
返回
/ 有空間 / 油街實現‧生活現場 編導:吳艾美
「油街實現」與生活書院合作,舉辦為期八十天的「生活現場」,重現北角區昔日蓬勃的手工藝及社區文化。
北角老舊的建築不斷遷拆,過往的生活片段逐漸淡出。經濟發展的同時,社區的性格也漸漸改變,傳統的民間藝術隨時間湮沒。「生活現場」希望保存與尋找北角的本來面貌。
製衣、刺繡及印刷,是街坊熟悉的生活片段,也是珍貴的集體回憶。藝術家進駐油街展館,營造出「製造現場」,車衣、造刺繡、種植、漂書、寫信、再造倉底書等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參與其中,重拾當年的回憶。
/ 說故事 / 陳立怡 _ 舞台攝影師 編導:黎宇文、吳國亮
陳立怡有三個身份:她是記者,能寫很好的藝評及報導文字。在一次採訪,認識了舞蹈藝術家伍宇烈,引領喜愛攝影的她進入劇場的世界,開始舞台攝影,與多位劇場藝術家包括林奕華、伍宇烈、梅卓燕、邢亮、榮念曾等合作。她閒時愛好行山、跑步、近年多留時間在山上獨自跑步。
她喜歡拍攝製作過程,除了紀錄,也希望在舞台上尋找「瞬間」。作品越來越多人欣賞之際,她發現作品開始重複,毅然暫別,寄望蛻變。在舞台的藝術空間,她學習欣賞美學,思考人生。離開舞台後接觸大自然,讓她由另一角度看待生命。
/ 有笑聲 / 有毒藝術 編導:吳艾美
藝術家John Sabraw以藝術喚起大眾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美國俄亥俄州超過兩百年來過度的煤礦開採,造成河水嚴重被金屬污染。John Sabraw 與環境工程師合作,收集河水與淤泥來研製油畫顏料;之後,他又用這些顏料繪畫出一系列抽象畫作。
/ 9 / 有空間 _ 油街實現‧生活現場;有笑聲 _ 有毒藝術;說故事 _ 舞台攝影師 – 陳立怡
2015-01-18/ 有空間 / 油街實現‧生活現場 編導:吳艾美
「油街實現」與生活書院合作,舉辦為期八十天的「生活現場」,重現北角區昔日蓬勃的手工藝及社區文化。
北角老舊的建築不斷遷拆,過往的生活片段逐漸淡出。經濟發展的同時,社區的性格也漸漸改變,傳統的民間藝術隨時間湮沒。「生活現場」希望保存與尋找北角的本來面貌。
製衣、刺繡及印刷,是街坊熟悉的生活片段,也是珍貴的集體回憶。藝術家進駐油街展館,營造出「製造現場」,車衣、造刺繡、種植、漂書、寫信、再造倉底書等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參與其中,重拾當年的回憶。
/ 說故事 / 陳立怡 _ 舞台攝影師 編導:黎宇文、吳國亮
陳立怡有三個身份:她是記者,能寫很好的藝評及報導文字。在一次採訪,認識了舞蹈藝術家伍宇烈,引領喜愛攝影的她進入劇場的世界,開始舞台攝影,與多位劇場藝術家包括林奕華、伍宇烈、梅卓燕、邢亮、榮念曾等合作。她閒時愛好行山、跑步、近年多留時間在山上獨自跑步。
她喜歡拍攝製作過程,除了紀錄,也希望在舞台上尋找「瞬間」。作品越來越多人欣賞之際,她發現作品開始重複,毅然暫別,寄望蛻變。在舞台的藝術空間,她學習欣賞美學,思考人生。離開舞台後接觸大自然,讓她由另一角度看待生命。
/ 有笑聲 / 有毒藝術 編導:吳艾美
藝術家John Sabraw以藝術喚起大眾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美國俄亥俄州超過兩百年來過度的煤礦開採,造成河水嚴重被金屬污染。John Sabraw 與環境工程師合作,收集河水與淤泥來研製油畫顏料;之後,他又用這些顏料繪畫出一系列抽象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