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
返回
太興集團(6811)執行董事陳淑芳
2022-08-04
1989年主席陳永安及執行董事袁志明等人在西灣河以「太興」品牌開設首間港式燒味餐廳,由賣燒味,發展出鎮店「冰鎮奶茶」及多樣化小菜的餐點選擇,三十年來採用多元品牌業務模式拓展市場,今天太興集團建立了超過200間餐廳的網絡,分店遍佈香港、內地、澳門及台灣。除旗艦品牌「太興」外,透過自創、收購及授權成功壯大品牌組合至近二十個, 當中為人熟悉的包括「茶木」、「靠得住」、「敏華冰廳」、「錦麗」、「亞參雞飯」、「稻埕飯店」、「Tommy Yummy」等。太興集團2019年中在港上市,至今掛牌逾三年多。
太興早前公布去年業績,營業額上升13.4%至31.73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則下跌16.2%至9972萬元。期內香港、澳門及台灣營業額增長8.5%至24.62億元,占總營業額77.6%,分部溢利下跌6.9%至1.69億元;內地營業額增34.5%至7.11億元,占總營業額22.4%,分部虧損收窄22.3%至3863萬元。執行董事陳淑芳接受本台專訪時說,以營收計,八成來自香港,兩成內地,因集團扎根於香港多年,北上內地發展亦十多年,早期策略是以一、兩間分店作起步試點,今天內地分店逾六十間,足見內地市場亦受落太興。特別是去年敏華冰廳北上,其擴展速度快,至今已有逾三十間分店,是繼太興後另一成功「開枝散葉」品牌之一,因品牌較年輕,亦適合當地年輕人口味。
太興去年業績中,餐廳營運收益升13.8%至31.06億元,其中,來自「太興」收益微跌0.6%至14.64億元,仍占總收益46.1%;「敏華冰廳」收益上升54.2%至7.61億元,占總收益24%;「茶木」收益減少8.4%至3.65億元,占總收益11.5%%;陳淑芳指,太興香港分店逾百間,早年起家只有太興品牌,今天已有近廿個不同品牌。集團策略是多品牌發展,故不會滿足於現有分店數目,因每個品牌可獨自發展及擴充,太興會努力培育新品牌,希望他朝可成明日之星。她補充部分品牌複製力強,亦有部分品牌較單一,今年太興推5個新品牌,部分可成功複製,部分則具個性化的,因檔次定價較高,集團希望可以藉此迎合不同市場要求。
她補充,太興屬港式燒味餐廳,早年進入內地市場就走較高檔次,如設包房、有廚師炒港式小菜、燒味併盤亦會以酒席模式上菜;後來參考內地消費模式而作調整,轉回香港模式經營,儘管兩地客戶存在差異化,但根本策略不變,太興主打內地大眾化餐飲市場,即消費額不會太高,每人平均消費百元人民幣以下,這類客群人數多,重覆光顧次數亦高。同樣香港客群消費亦跟內地相若,部分會較平,以太興為例,平均客人消費七十多元,因這是客戶可接受水平,不少屋邨客每周均光顧四至五次,顯示太興屬民生品牌,客戶忠誠度亦高。
踏入2022年,本地疫情進入第五波,對餐飲業沖擊亦最大。陳淑芳承認,首季營運非常吃力,由限聚令、禁堂食到不同疫苗措施推行等,都令營運百上加斤,加上傳統第一季屬餐飲業黃金檔期,其影響亦較大。四月起隨著限制逐步放寬,情況好轉,當中最大「及時雨」是政府重推補就業,有助舒解營運壓力。五月消費券推出亦刺激消費,晚上堂食亦見好轉,預期今季繼續改善,本月第二批消費券派發,應可帶動餐飲消費。
她補充,太興聘用逾三千員工,補就業可以提供即時支援外,惟集團人力成本仍高於一般快餐業,占營收逾三成。疫下不少餐飲人員流失至其他行業,太興只能多做內部培訓,提供挽留員工措施等。其他環節太興亦要多動腦筋。集團早已引入「五常法」管理,因應疫情挑戰,集團加設防疫小組及危機小組應對,特別是2020年疫情初期,集團已設開源節流小組,由主席陳永安領軍,不時作跨部門商討如何開源及節流。開流方面,除跟外賣平台合作外,集團亦計劃自推APPS讓客人外賣自取、提供更多優惠、餐單調整等;節流方面,努力跟供應商商討入貨優惠、減省流程及提昇系統等。小組每兩個月匯報及商討,冀更有效率提升營運。實施兩年多以來,成效不錯,營運開支明顯減少,外賣收入亦見增長。
陳淑芳指,食材支出占太興營收近三成,面對全球食材漲價(因需求大及物流費貴)挑戰。兩年前節流小組於採購方面已加強措施,如跟供應方商討以量換取折購,因公司財務健全(資產負債比率為零),甚至以預付方式換取更優惠價錢入貨,結果成功令食材成本降低。
至於租金支出方面,她指,集團亦努力控制於營收15%左右,集團自置物業不多,大部分舗位均是租用,近年因疫情租金有減免等過渡性安排,跟業主續租商討時亦可以重新整合位置,換到區內更佳位置,人流動線(people flow line)更強,吸客更多;期內翻新工程免租期更長,完工後即可營業以賺取部分免租期,太興正是從這一點一滴去控制成本。過去兩年疫情下,集團仍獲利近億元或以上,正是團隊及持份者等努力,估計日後疫情過去後,復蘇重臨時表現可以更好。
她指,過往太興以不同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今年亦會繼續,繼續留意海外成功品牌及考慮合作引入,亦會努力自創品牌,因自己品牌完全由太興控制,擴張條件靈活,近日於中環推Tommy Yummy輕食泰式菜館,就受到年輕客群歡迎,容易複製。內地聚焦於大灣區內發展現有品牌,繼敏華北上成功後,去年九月亞參雞飯北上亦受歡迎,因產品具特色,相信只要時間適應就可做出成績。今年集團內地業務亦會變陣,年內將推三間敏華冰廳Express(簡約版),特色是餐單較少、保留最受歡迎的、舗位較小、主力做外賣,由於坐位較少,租金支出亦較低。
香港方面,除主力堂食外,外賣是疫情下逼出來的新商機。陳淑芳指,集團發現客戶亦接受外賣食品質素,太興於第五波疫下堂食、外賣占比7:3。且八成外賣為自取,集團除提供自取優惠外,因分店多,客人自取更能掌握時間及感覺更衛生,太興稍後亦會推外賣APP,加強跟客人互動及數碼化發展,因APPS可儲客及收集數據自用。
太興集團2019年6月在港上市,當日招股價3元。掛牌後遇社運事件及疫情,股價於翌年三月跌至0.9元以下,其後築底回升,去年四月升至2.4元以上,之後再向下,今年初遇上第五波疫情,股價再度回度回落至0.98元,近日報0.99元,市值近10億,現價預測市盈率近7倍,預測周息率逾10厘。
分析指,疫下社交距離措施持續對餐飲行業帶來打擊,太興亦不能例外,但逆境下集團努力開源節流,且造成績,過去兩年淨利率達高單位數水平,正顯示營運執行能力強,同期續走多品牌策略,並布局經濟條件較優的大灣區,敏華及亞參雞飯成功登陸當地,儘管內地業務仍未見獲利,但虧損已收窄,估計疫後復蘇將能受惠。建議1元以下吸納,靜待疫後復蘇,短線目標是四月高位近1.4元,更遠目標是去年高位2元以上。當然買入後跌穿前年低位0.85元亦要止蝕離場。
訪問、整理:勞家樂
報道:李臻昇
太興早前公布去年業績,營業額上升13.4%至31.73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則下跌16.2%至9972萬元。期內香港、澳門及台灣營業額增長8.5%至24.62億元,占總營業額77.6%,分部溢利下跌6.9%至1.69億元;內地營業額增34.5%至7.11億元,占總營業額22.4%,分部虧損收窄22.3%至3863萬元。執行董事陳淑芳接受本台專訪時說,以營收計,八成來自香港,兩成內地,因集團扎根於香港多年,北上內地發展亦十多年,早期策略是以一、兩間分店作起步試點,今天內地分店逾六十間,足見內地市場亦受落太興。特別是去年敏華冰廳北上,其擴展速度快,至今已有逾三十間分店,是繼太興後另一成功「開枝散葉」品牌之一,因品牌較年輕,亦適合當地年輕人口味。
太興去年業績中,餐廳營運收益升13.8%至31.06億元,其中,來自「太興」收益微跌0.6%至14.64億元,仍占總收益46.1%;「敏華冰廳」收益上升54.2%至7.61億元,占總收益24%;「茶木」收益減少8.4%至3.65億元,占總收益11.5%%;陳淑芳指,太興香港分店逾百間,早年起家只有太興品牌,今天已有近廿個不同品牌。集團策略是多品牌發展,故不會滿足於現有分店數目,因每個品牌可獨自發展及擴充,太興會努力培育新品牌,希望他朝可成明日之星。她補充部分品牌複製力強,亦有部分品牌較單一,今年太興推5個新品牌,部分可成功複製,部分則具個性化的,因檔次定價較高,集團希望可以藉此迎合不同市場要求。
她補充,太興屬港式燒味餐廳,早年進入內地市場就走較高檔次,如設包房、有廚師炒港式小菜、燒味併盤亦會以酒席模式上菜;後來參考內地消費模式而作調整,轉回香港模式經營,儘管兩地客戶存在差異化,但根本策略不變,太興主打內地大眾化餐飲市場,即消費額不會太高,每人平均消費百元人民幣以下,這類客群人數多,重覆光顧次數亦高。同樣香港客群消費亦跟內地相若,部分會較平,以太興為例,平均客人消費七十多元,因這是客戶可接受水平,不少屋邨客每周均光顧四至五次,顯示太興屬民生品牌,客戶忠誠度亦高。
踏入2022年,本地疫情進入第五波,對餐飲業沖擊亦最大。陳淑芳承認,首季營運非常吃力,由限聚令、禁堂食到不同疫苗措施推行等,都令營運百上加斤,加上傳統第一季屬餐飲業黃金檔期,其影響亦較大。四月起隨著限制逐步放寬,情況好轉,當中最大「及時雨」是政府重推補就業,有助舒解營運壓力。五月消費券推出亦刺激消費,晚上堂食亦見好轉,預期今季繼續改善,本月第二批消費券派發,應可帶動餐飲消費。
她補充,太興聘用逾三千員工,補就業可以提供即時支援外,惟集團人力成本仍高於一般快餐業,占營收逾三成。疫下不少餐飲人員流失至其他行業,太興只能多做內部培訓,提供挽留員工措施等。其他環節太興亦要多動腦筋。集團早已引入「五常法」管理,因應疫情挑戰,集團加設防疫小組及危機小組應對,特別是2020年疫情初期,集團已設開源節流小組,由主席陳永安領軍,不時作跨部門商討如何開源及節流。開流方面,除跟外賣平台合作外,集團亦計劃自推APPS讓客人外賣自取、提供更多優惠、餐單調整等;節流方面,努力跟供應商商討入貨優惠、減省流程及提昇系統等。小組每兩個月匯報及商討,冀更有效率提升營運。實施兩年多以來,成效不錯,營運開支明顯減少,外賣收入亦見增長。
陳淑芳指,食材支出占太興營收近三成,面對全球食材漲價(因需求大及物流費貴)挑戰。兩年前節流小組於採購方面已加強措施,如跟供應方商討以量換取折購,因公司財務健全(資產負債比率為零),甚至以預付方式換取更優惠價錢入貨,結果成功令食材成本降低。
至於租金支出方面,她指,集團亦努力控制於營收15%左右,集團自置物業不多,大部分舗位均是租用,近年因疫情租金有減免等過渡性安排,跟業主續租商討時亦可以重新整合位置,換到區內更佳位置,人流動線(people flow line)更強,吸客更多;期內翻新工程免租期更長,完工後即可營業以賺取部分免租期,太興正是從這一點一滴去控制成本。過去兩年疫情下,集團仍獲利近億元或以上,正是團隊及持份者等努力,估計日後疫情過去後,復蘇重臨時表現可以更好。
她指,過往太興以不同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今年亦會繼續,繼續留意海外成功品牌及考慮合作引入,亦會努力自創品牌,因自己品牌完全由太興控制,擴張條件靈活,近日於中環推Tommy Yummy輕食泰式菜館,就受到年輕客群歡迎,容易複製。內地聚焦於大灣區內發展現有品牌,繼敏華北上成功後,去年九月亞參雞飯北上亦受歡迎,因產品具特色,相信只要時間適應就可做出成績。今年集團內地業務亦會變陣,年內將推三間敏華冰廳Express(簡約版),特色是餐單較少、保留最受歡迎的、舗位較小、主力做外賣,由於坐位較少,租金支出亦較低。
香港方面,除主力堂食外,外賣是疫情下逼出來的新商機。陳淑芳指,集團發現客戶亦接受外賣食品質素,太興於第五波疫下堂食、外賣占比7:3。且八成外賣為自取,集團除提供自取優惠外,因分店多,客人自取更能掌握時間及感覺更衛生,太興稍後亦會推外賣APP,加強跟客人互動及數碼化發展,因APPS可儲客及收集數據自用。
太興集團2019年6月在港上市,當日招股價3元。掛牌後遇社運事件及疫情,股價於翌年三月跌至0.9元以下,其後築底回升,去年四月升至2.4元以上,之後再向下,今年初遇上第五波疫情,股價再度回度回落至0.98元,近日報0.99元,市值近10億,現價預測市盈率近7倍,預測周息率逾10厘。
分析指,疫下社交距離措施持續對餐飲行業帶來打擊,太興亦不能例外,但逆境下集團努力開源節流,且造成績,過去兩年淨利率達高單位數水平,正顯示營運執行能力強,同期續走多品牌策略,並布局經濟條件較優的大灣區,敏華及亞參雞飯成功登陸當地,儘管內地業務仍未見獲利,但虧損已收窄,估計疫後復蘇將能受惠。建議1元以下吸納,靜待疫後復蘇,短線目標是四月高位近1.4元,更遠目標是去年高位2元以上。當然買入後跌穿前年低位0.85元亦要止蝕離場。
訪問、整理:勞家樂
報道:李臻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