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南越王趙佗 (二)︰趙佗治三郡

2023-06-03

南越王趙佗 (二)︰趙佗治三郡

2023-06-03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 224 年)秦發六十萬大軍攻楚,楚軍大敗,項燕戰死,次年,擄楚王負芻,楚國亡。《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述,始皇二十五年(前 222年),秦將王翦、蒙武攻越地,越君降秦,設置會稽郡,治吳(今蘇州市),這是始皇二十六(公元前 221 年)滅齊統一天下之前,為文獻所記秦朝經營越地之始。征服範圍在長江下游以南至錢塘江口一帶,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故土,今江蘇南部及浙江北部。而這則記事之後,《秦始皇本紀》再沒有提及對越地的動靜,直至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 年)有「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壻、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這則記事。

但這則記事非常簡略概括。這則記事未有交待甚麼時候發兵,主帥時誰,行軍路線,戰爭過程如何。從字面看似乎是三十三年出兵,一切順利,迅速降服越人,隨即設置三郡,大功告成。事實是否這樣簡單順利?首先,中原與嶺南山河阻隔,道路未有開闢,所經地域多是密林深谷,秦軍從中原進軍運糧南下數千里,必然險阻重重,況且越人部落深藏密林之中,頑強抵抗,隨時突襲。秦軍南征,絕非一年半載可以成功,因此《秦始皇本紀》所記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設置三郡,應該是大功告成的記錄。

那麼,秦始皇何時發兵南征?主帥是誰?進軍路線怎樣?戰況如何?幸而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編集的《淮南子.人間訓》有一則故事:

「事或為之,適足以敗之;或備之,適足以致之。何以知其然也?秦皇挾錄圖,見其傳曰:“亡秦者,胡也。”因發卒五十萬,使蒙公、楊翁子將,築修城。西屬流沙,北擊遼水,東結朝鮮,中國內郡挽車而餉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甌)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當此之時,男子不得修農畝,婦人不得剡麻考縷,羸弱服格於道,大夫箕會於衢,病者不得養,死者不得葬。於是陳勝 起於大澤,奮臂大呼,天下席捲,而至於戲。劉、項興義兵隨,而定若折槁振落, 遂失天下。禍在備胡而利越也。欲知築修城以備亡,不知築修城之所以亡也。發 謫戍以備越,而不知難之從中發也。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過之則控,嬰兒過之則挑其卵;知備遠難而忘近患。故秦之設備也,鳥鵲之 智也。」

淮南王劉安(前 179—前 122)是漢武帝、司馬遷的同時代人,他的封國南部與南越之地相鄰。這則故事是《淮南子》藉此作為評論秦始皇發動征南越戰爭,戰事拖延,秦軍苦戰,以至國力消耗,引發民怨沸騰的事例。卻保留了珍貴的秦軍南征史料。司馬遷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偃列傳》中,也在嚴安諫武帝征伐四夷上書中,引述了這則故事:秦始皇「欲肆威海外,(略)又使尉佗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監祿鑿渠運糧,深入越,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當是時,秦禍北構於胡,南挂於越,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
綜合《淮南子》及《史記》所記如下:
「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 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干之水」(《淮南子》);「使尉佗、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史記》)「三年不解甲馳弩」(《淮南子》);「曠日持久,糧食絕乏」(《史記》)「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淮南子》;「使監祿鑿渠運糧,深入越,越人遁逃」(《史記》)「以與越人戰,殺西嘔(甌)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淮南子》);「越人擊之,秦兵大敗」(《史記》)「乃發謫戍以備之」(《淮南子》);「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史記》)

由此可知,秦始皇發五十萬大軍南征,兵分五路,其中一路主將是屠睢。戰事延續三年,也就是說至遲在始皇三十年發兵。秦軍進展非常艱難,糧道不通,加上越人頑強抵抗,秦軍雖然殺死西甌君「譯籲宋」,但在其相「置桀駿」指揮下,越人勇士經常埋伏叢林中,夜襲秦軍,大敗秦軍,並殺死秦將屠睢,戰事曠日持久,秦軍糧食絕乏,數十萬人戰死。在這困局中,幸得使監祿(姓氏不詳,名祿,使監是官職,後世稱他為「史祿」)觀察地勢,開鑿貫通湘、灕二水的運河(名為「靈渠」,至今仍然存在,在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為歷史文化遺產),使運兵、運糧船可以通航,解決了行軍障礙,大軍直抵番禺(今廣州舊城),終於降服南越諸部。

降服南越諸部之後,秦朝在其地設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相當於今廣西東北部,以今桂林市為核心,是中原連接嶺南的水路交通所經地區,湘、灕二水經靈渠通往海濱的番禺。象郡相當於今廣西西南部,以今南寧市為核心,是南越部族集中之地。南海郡相當於今廣東大部份,北倚山嶺(即南嶺,五嶺一部份),南臨大海,秦在此設六縣:番禺、博羅、中宿、龍川、四會、揭陽。其中番禺郡治,《史記.貨殖列傳》謂:「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今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市,及澳門、香港都屬秦番禺縣境(兩漢同)。據《史記.南越列傳》所記,南海郡長官為郡尉任囂,而南征將領之一趙佗為龍川縣令。據地方志所記,開鑿靈渠有功之史祿,曾為揭陽縣令。
秦降服嶺南,設立郡縣之後四年(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 年),始皇駕崩,隨即爆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大亂。

古今風雲人物

  • 聲音
  • 中文
  • 未完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