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梁武帝 (六)︰蕭齊內鬥

2020-10-31

梁武帝 (六)︰蕭齊內鬥

2020-10-31
** 節目完整版本︰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People **

蕭衍的家族蘭陵蕭氏,自稱是漢朝開國功臣蕭何的後裔,但是否事實,已難以查證。蕭氏成為齊、梁皇室之後,發表皇室的家譜,記述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淮陰縣令蕭整逃避戰亂,率領族人渡江,僑居晉陵郡武進縣東城里,即現在的江蘇省常州市西北郊,視為家鄉,稱當地為「南蘭陵」,後來稱為「齊梁故里」。蕭整之後幾代人都有人做官,都是縣令、太守、將軍之類,品級不高,文化水平一般,被視為次等士族。在東晉、南朝,次等士族子弟進入仕途的最佳途徑是加入軍隊,建立軍功,晉身朝廷大臣之列。因此不少次等士族成為武人世家。

東晉後期最精銳的軍隊是屯駐在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的北府兵,北府兵在淝水之戰、鎮壓孫恩之亂、平定桓玄篡位、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重大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北府將領逐漸主導政治。不少北府將領出自次等士族,劉裕是其中之一。劉裕有「再造晉朝」大功,最終取代晉朝,成為宋朝開國皇帝。

劉裕剛出生,母親死於難產,由繼母蕭文壽撫養長大,劉裕對她非常尊敬。蕭文壽出自蘭陵蕭氏,因此劉裕成為皇帝之後,舅父蕭源之、表弟蕭思話都權重一時。蕭思話提拔同族兄弟蕭承之,官拜龍驤將軍、右將軍等官職,而蕭承之的兒子蕭道成,十六歲開始,跟隨蕭思話征戰,多次立戰功而在軍中地位提升。當時鮮卑拓跋氏之北魏政權已統一北方,不斷南侵,蕭道成鎭守淮南,阻止魏軍南下,深得宋明帝信任,入朝任中領軍。

宋明帝劉彧對手握地方兵權之兄弟十分猜疑,以誅殺立威,臨終,以兒子劉昱年少,命蕭道成等輔助少主。聯同輔政者尚有出身高門大族之褚淵、袁粲等。但蕭道成掌握禁衛軍權。少主劉昱有意加害輔政重臣,蕭道成收買侍衛殺死少主,獨攬大權,封齊王,不久篡位稱帝。

蕭衍父親蕭順之以蕭道成族人關係,追隨蕭道成征戰,蕭道成稱帝後,成為皇族成員,甚得蕭道成及其子武帝蕭賾重用,蕭衍亦成為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蕭子良的文學侍從,為「竟陵八友」之一。竟陵八友是: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蕭衍、范雲、任昉、陸倕等八人,都是當時二十歲左右的才俊之士,其中謝朓(陳郡謝氏)、王融(琅邪王氏)出自僑姓門第,沈約(吳興沈氏)、陸倕(吳郡陸氏)出自江左門第,其他四位是次等士族出身,可見蘭陵蕭氏因皇室關係已能夠與王謝等高門子弟並坐。八友之外,還有數十位年青文士加入行列,參與討論文學、佛學、整理經典文獻等活動。有學者認為,竟陵王蕭子良之所以「不計出身,招賢納士」目的之一是要削弱當時政治領袖王儉(琅邪王氏)所代表的高門氏族影響力,為次等士族及寒門士子開闢進身之路。正如《南齊書.蕭子良傳》所說:「禮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於是竟陵王的「西邸」成為當時年青士人心馳神往之地。而蕭衍有幸成為「西邸」的坐上客,名列「八友」之一,可見他文學造詣相當高。

在蕭衍在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中談文論學的同時,他的父親蕭順之卻陷入武帝蕭賾及太子蕭長懋父子矛盾之中。武帝第四子巴東王蕭子響,早年出繼叔父,其後雖回復皇子地位,但心懷怨恨。子響出鎭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擁兵抗命,濫殺部屬。武帝命令蕭子響「束首自歸」,蕭子響不聽,率百餘人擊殺了前來催促的朝臣。齊武帝於是遣丹陽尹蕭順之率軍討伐蕭子響。蕭順之到達,子響的部下四處逃散。蕭順之奉太子長懋的密令,不許子響生存回京,於是蕭順之勒死子響,但武帝思子情切,怨恨蕭順之,順之惶懼而死。蕭衍及其兄弟,對武帝及太子非常不滿,但不敢表露。

齊武帝蕭賾年老病重,但太子蕭長懋突然先他而死,於是朝臣及皇族分成兩派,一派支持竟陵王子良,一派支持太子之子蕭昭業。武帝的堂弟蕭鸞(高帝蕭道成弟道生之子)力撐蕭昭業,立為太孫。數月後武帝駕崩,蕭鸞在朝中斥退竟陵王支持者,奉太孫昭業繼位。於是蕭鸞權傾一時,竟陵王子良在憂憤中逝世。不久蕭鸞以少帝荒淫失德為藉口,廢少帝立其弟昭文,隨即廢昭文,自稱皇帝,是為齊明帝。齊明帝蕭鸞老謀深算,處事手法狠毒,在位六年間,幾乎盡殺高帝、武帝子孫,而且經常教導其子蕭寶卷「處事不可在人後」,須先發制人以絕後患。其子蕭寶卷繼位後,任性凶殘,對臣民疑心重重,大臣、皇親動輒得咎,朝廷內外腥風血雨,使齊朝盡失士民之心,人人期望天翻地覆。蕭衍長兄蕭懿無故獲罪被殺,蕭衍掌握時機,擁兵襄陽,與擁兵荊州之蕭穎胄聯手反叛。

劉宋及蕭齊骨肉相殘,血的教訓,使蕭衍稱帝後重新檢討皇權之界限,施行寬厚之政。

古今風雲人物

  • 聲音
  • 中文
  • 未完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