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街角有樂 第17集 : 香港仔 - 漁村風情

2017-05-16

街角有樂 第17集 : 香港仔 - 漁村風情

2017-05-16
街角•有樂 Around the Corner
第17集香港仔

節目每集環繞香港一個地區,帶出不同主題,第十七集:香港仔-漁村風情。

十九世紀時期的香港,已經有不少漁灣,例如長洲、筲箕灣等,但要數吸引最多漁民聚集的,則非香港仔避風塘莫屬。

香港仔在戰後五十年代時,大約有兩萬漁民聚居,那裏的避風塘吸引漁船停泊,主要因地理上接近南面海域,加上這小小漁灣規劃良好,港口內有市場、船廠、機器廠、漁具廠、冰廠、油廠等等,方便漁民購買生活與工作所需,這種因素,令香港仔早年已成為繁榮的漁業中心。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研究員王惠玲博士,雖然不是漁民後代,卻曾對香港仔漁業作深入研究,紀錄漁民口述歷史的同時,亦整理他們提供的資料,重新建構出昔日香港仔漁港的面貌。

羅惠芳出生於漁民之家,及至長大嫁到夫家,一直從事漁業工作。對她來說,漁民工作除了體力勞動外,最難忘的,是那些在海上遇到大風浪的驚險經歷。隨著羅惠芳乘小船穿梭於香港仔避風塘內,更能感受到她所娓娓道來的漁民生活點滴。

龍舟競賽是漁民的傳統文化,鄭伙佬三十多年前創立了龍舟體育會,後來由兒子鄭全仔接力,到現在,又即將交棒給孫兒鄭文達,繼續將這漁民傳統發光揚大。鄭氏家族由祖父到兒子都是漁民,現在即使上了岸,兒子轉行駕駛遊艇,孫兒當了救生員三代人,依然與「水」相連。

香港仔跟其他社區一樣,有自己的歷史與特色,也隨著時間發展轉變,但只要避風塘仍舊保存,始終保留著那份漁港的氣氛。

主持:
陳健朗Kelvin
何思諺Leanne

訪問嘉賓:
王惠玲博士-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研究員
羅惠芳-退休漁民
鄭伙佬、鄭全仔、鄭文達-飛虎龍舟體育會代表


助理編導:張育堅
編導:梁智傑
監製:鍾嘉慧

街角有樂

香港地方雖然不大,但人口密雜,文化多元,各個地區有不同的環境、氣氛,不同的過去、現在與發展,因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區特色。 一連二十集半小時的訪談節目《街角•有樂》,搜尋屬於香港的地方情懷,探討香港不同的地區面貎和特徵;每集環繞一個地區,帶出屬於該區的獨特命題,透過主持和嘉賓的分享,介紹各區的新舊資料、有趣事物、生活文化、社區精神等,內容不單包含各區的小人物故事,更有特別環節,讓街坊抒發他們的苦、樂與心聲。期望每集節目都讓觀眾更認識香港各區的街頭角落,令大家對身邊的事、物、人、情有更深的體會和共鳴。

主持:陳健朗Kelvin、何思諺Leanne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