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興宣大院君 (七)︰《江華條約》與甲申政變

2024-02-17

興宣大院君 (七)︰《江華條約》與甲申政變

2024-02-17

1876年2月26日,韓、日兩國在朝鮮王朝京城漢城府附近的江華島上簽訂《朝日修好條規》(或稱《江華條約》),象徵朝鮮在大院君執政十年間堅持的鎖國政策徹底完結,朝鮮正式對外開放。日本開展「明治維新」不足十年,竟可運用兵威,輔以其對於《國際法》的認識,迫令鄰國朝鮮開國,除了在國際地位上一躍而起,成為與中國清朝平起平坐的東亞強權外,更從朝鮮身上取得通商權力等實利。相信當時日本對於朝鮮的經略,乃伴隨國內「征韓論」呼聲極高的一種試探行為而已,然其最後所得到的利益,卻頗驚人。

對於東方傳統藩屬國家面臨劇變,一向遵循傳統天朝宗藩制度原則——宗主國對於藩屬國事務絕不過多干涉的清廷,確有需要調整其對外交往方針。在「北洋大臣」李鴻章主導下,朝鮮於1876年後陸續與不少西方國家締結通商條約,促使朝鮮徹底對外開放。李鴻章的用意明顯不過:他試圖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方法,令日本不至於在朝鮮半島上獨大。

至於朝鮮王朝內政方面,也不能擺脫因《江華條約》締結所帶來的重大影響。日本在取得通商大權後,在國內高速現代化的推動下,向朝鮮大量出口米糧。此舉導致朝鮮國內大量農民破產;手工業也因為日本向朝鮮傾銷工業產品而大受打擊。從前效忠大院君、在閔妃掌權後失勢的舊式軍人,在被拖欠糧餉長達十三個月後爆發軍變,大院君乘時充當「顧問」角色,煽動亂軍攻入王宮,閔妃出走忠州避難。大院君重新掌權後,一改閔妃政策,試圖再次厲行鎖國。然而,軍亂給予日本出兵干涉朝鮮內政的機會,清廷也試圖加強對於朝鮮的掌控;中、日兩大勢力在半島上的角力,正趨向白熱化。

古今風雲人物

  • 聲音
  • 中文
  • 未完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