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回收有價

2016-06-04
有想過我們每天扔掉的垃圾,其實是重要的資源嗎?只要好好分類,就可以回收再造。但當中涉及人工、運輸成本,如果沒有政策的協助,難以推動回收資源,重投生產。要做好回收分類,離不開財政誘因。

台灣早已立法「垃圾徵費」以及「強制分類」,台北與新北市更要購買專用垃圾袋,將垃圾和回收資源交到清潔隊回收。市民為了節省購買專用垃圾袋的費用,自然盡量分類回收以減少垃圾量,效果立竿見影,回收量年年上升。就算大型屋苑亦花盡心思鼓勵居民做好分類,因為分類越仔細,回收資源價值越高,亦可補貼聘請清潔公司的費用。新北市更讓居民用回收資源儲點數,換專用垃圾袋及清潔用品,實行「垃圾變黃金」。

要應付回收分類的成本,德國早在1991年立法制訂包裝生產者責任制。商品推出市場前,製造商就先要為回收買單。他們要聘請認可的公司回收產品的包裝垃圾。而難以回收的飲品膠樽,就實施按金制,一個膠樽可以取回近$2港元按金,所以德國超過九成膠樽都能成功回收。

要市民養成回收習慣,讓回收有價正是最有效的第一步。

編導:俞芷玲
助導:陳紫恩 蔡玉婷

天人合一

萬物皆有盡時。由七十年代開始,地球自然資源已開始入不敷支。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我們的生活模式正在過度耗用自然資源,怎樣才能轉廢為能,是我們這一代必需要反思的議題。
香港電台希望藉着一連十集半小時的電視紀錄片節目,將現時本地非常關注的環保議題,向專家請教,並參考鄰近亞洲地區,以至歐美等先進環保國家的成功例子,深入探討及分析他們怎樣處理每日不斷製造的都市固體垃圾。怎樣令垃圾的體積降低。怎樣有效地把垃圾分類、回收,甚至將這些廢物變成有用的資源。還有怎樣致力尋找可再生能源、怎樣將石屎森林變成綠化城市等等。目的除了增加大眾對環保及節約能源的意識,還讓我們為自己找尋合適的出路,為下一代的綠色家園出一分力。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