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史太林 (二)︰參加革命

2016-02-20

史太林 (二)︰參加革命

2016-02-20

史太林十六歲時進入第比利斯一所東正教中學讀書,他成績優秀並獲得獎學金。期間他接觸到一些革命書籍,並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1898年8月,史太林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899年,因其無法支付突漲的學費,而不得不放棄最終的考試,被學校開除。但後來史太林自稱是因為在學內宣傳馬克思主義而被校方開除。輟學後的史太林隨後在第比利斯的氣象觀測台找到工作,亦同時積極參與革命活動。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他選擇加入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一邊。不久史太林就成為南高加索地區主要的革命活動者。

布爾什維克在俄語中意為「多數派」,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一個派別。領袖人物列寧認為,社會民主工黨應該建立一個以少數「職業革命家」為核心、多數黨員對其絕對服從的組織模式,即所謂民主集中制。1903年在布魯塞爾和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布爾什維克派與黨內的另一派孟什維克因意見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在《火星報》編輯部領導層選舉時,由於布爾什維克人數多於對方,因此以俄語「多數派」得名。1917年,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以暴力奪取了俄國政權,最終在日後成為蘇聯共產黨。雖然布爾什維克在俄語當中的意思是多數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時候,布爾什維克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當中實際上一直是少數派。

1902年4月-1913年3月間,史太林因參加革命活動被逮捕七次,六次被流放到嚴寒的西伯利亞地區,而史太林卻又先後五次從流放地逃出。1902年,二十三歲的史太林在首次入獄時的檔案中記述:「他身高大約一米六二,左腳第二三個趾頭聯趾。七歲那年得過天花,強健的體格幫他熬過那場大病,但臉上留下很深的麻子。上學時,他又得了意外,左臂感染。病癒後,左臂略短,肌肉有些萎縮。」托洛茨基說,後來史太林左手總戴一隻厚手套,即使在政治局會議上也是如此。

1905年6月3日,沙皇政府己經以國家杜馬(即俄國國會)中的社會主義政黨的代表(當然亦包括社會民主工黨)搞「叛國政變」,陰謀推翻沙皇為藉口,宣布解散第二屆國家杜馬,並公布新的選舉法。史稱「六三政變」。「六三政變」標誌着俄國1905年革命的失敗,從此開始了斯托雷平的管治。他推行「先安內後改革」的方針,一時大力鎮壓社會主義革命運動。1908年3月底,史太林與其他南高加索社會主工黨領袖一同被捕,被囚禁於巴庫的監獄內。同年被判放逐到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的沃洛格達省一帶。1912年4月22,已經從沃洛格達逃到聖彼德堡的史太林在列寧的指示下創辦了《真理報》,並撰寫了題為〈我們的目的〉的報刊社論。有趣的是,就在《真理報》創刊號出版的4月22日,史太林再次被捕,並被判流放到西伯利亞為期三年。同年9月,史太林又成功從西伯利亞潛逃回彼得堡。繼續主持《真理報》的工作。1913年3月,他發表了《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一文,首次使用了「史太林」(意思為“鋼鐵的人”)這一筆名。隨後不久他最後一次被捕。被判流放到著名的圖魯漢斯克流放區,為期四年,並受到當地警察的嚴密監視無法潛逃。直到1916年12月,由於兵員嚴重短缺的沙俄政府將他強征入伍參加一次世界大戰,卻被醫生檢查出左臂有傷,於是他免於參與動員,被流放到阿欽斯克。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沙皇的羅曼洛夫俄王朝,俄羅斯帝國滅亡。史太林被釋放,他於3月25日重返聖彼德堡,與加米涅夫、莫洛托夫等人繼續從事布爾什維克《真理報》的編輯工作。他們曾一度對亞歷山大‧克倫斯基的俄國臨時政府持支持態度,而在4月召開的黨內會議中,列寧主張推翻臨時政府,史太林等人於是轉變了立場支持列寧。會議上他被選為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成員。同年發生七月事件,列寧由於試圖發動革命而被臨時政府所通緝,史太林協助他逃往芬蘭,不久列寧重返俄國,並策劃武裝起事推翻臨時政府,史太林成為了領導團體的一員,最終布爾什維克在十月革命中成功奪取了政權,史太林得以進入權力核心。

古今風雲人物

  • 聲音
  • 中文
  • 未完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范永聰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