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第九集–紙中樂

2012-11-25
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的肖像作為商標,甚至以家族幾代人的相片為標記,強調是百多年老字號。另外,有藥廠為杜絕膺品,藥品會附有驗真券,以示正貨。
 
從事零售業的李守政,希望保留本地文化特色,於十年前開始收集舊物,包括大部份基層女孩都擁有過的「著衫公仔」、士多常備的「潛錢」遊戲,還有伴著他成長的「公仔紙」。早期的公仔紙會以中國民間故事為設計藍本,印上「水滸傳」、「八仙過海」等深入民心的人物;七十年代,就出現「小露寶」、「蒙面超人」等特攝片人物的「公仔紙」。這些兒時玩意,不僅帶來回憶,亦紀錄了民生點滴。


助導:       邱子毅



編導:       陸素嫻

香港故事 - 民間博物館

  • 視像
  • 中文
  • 已完結
以往談及「收藏品」,大家多會聯想到拍賣場內價值不菲的玉石古董,或是各大博物館裏的珍貴文物。原來香港有不少有心人歷年來憑一己之力,以積少成多的方法,收藏起比常規博物館數量更多、範疇更廣闊的「民物」,構成一所似有還無,但規模龎大的「民間博物館」。
 
第二十輯「香港故事」,會專訪這所「民間博物館」裏的收藏者,從他們的收藏品中,大家可以捕捉到不少栩栩如生的歷史和生活片段,有些是百年舊事,有些是你我的童年生活花絮,在在惹人回味。
 
一連十集的「民間博物館」題材包括:不只為兒童帶來歡樂,而且為低下層家庭帶來收入的香港製造玩具;見證着香港社會流轉的電影院廂座、戲票、海報;描繪不同年代、不同階層婦女地位和生活的旗袍;印證了日治時期香港市民經歷三年零八個月艱苦生活的「民物」;滿載了流金歲月的影樓舊照片和事物;看似平面的香港地圖,勾勒着風起雲湧的社會蛻變,當然有收藏者趨之若鶩;有市民23年來積極收集香港人每年追思「六四」的紀念品,為歷史留一點佐證;有收藏者醉心於研究古舊家庭用品,如電話和電視機,以緬懷昔日的生活情懷;鞋是女士們的寶貝,可反映不同時代的消費模式,有女士珍藏的卻是數百雙與皮鞋無異的紙造的鞋;有收藏者認為精緻的模型最能訴說百年香江歲月,不只收藏,還要親手製造 ……。
 
監製:陳耀雄
策劃:鄧敏媚
編導:鄧慧玲
          鄧敏媚
          冼惠芬
          陸素嫺
          余永泉
 
節目旁述:鄧藹霖
 
播映日期:2012年9月30至12月2日
播映時間:逢星期日晚七點至七點半
播映頻道:亞洲電視本港台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