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第六集: 中風

2011-12-08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 香港有志願團體亦都發起了「橙絲帶行動」, 希望引起市民對中風的關注。

所謂中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是指供應腦部的血液因為血管爆裂或者阻塞而中斷, 令到腦部組織因為缺乏氧氣同營養素的供應而受損. 血管爆裂會引致出血性中風, 而血管阻塞就會引致缺血性中風。

現在香港的中風病人, 有八成是屬於缺血性中風, 即俗稱「塞血管」. 亞洲人最常見的是因為腦血管狹窄而引致的「缺血性中風」。

中風是香港的第四號殺手, 每年有超過三千人因為中風而死亡. 而倖存者很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傷殘, 影響到日後生活. 所以預防中風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中風的預防, 其實可以分為不同級別。

引發中風的危險因素有很多. 在未出現中風先兆之前, 盡量去控制這些危險因素, 避免中風, 就謂之「一級預防」. 這些可以控制的危險因素包括: 吸煙, 酗酒, 心律不整, 血壓高, 糖尿病, 高膽固醇等。

如果已經出現中風的危險因素, 甚至有中風先兆, 例如小中風, 於是及早診斷和治療, 做一些補救措施, 防止出現更嚴重既中風, 就謂之「二級預防」。

現在中風的二級預防, 主要依靠藥物治療, 部分病人也可以進行俗稱的「搭橋手術」, 但因為外科手術風險比較高, 而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亦會有百分之十至二十機會會在一年之後中風, 故醫學界近年亦開始嘗試替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病人植入腦血管支架, 方法是以微創手術方式, 利用導管將一條導線推展到腦部, 先利用球囊將血管狹窄部位擴闊, 再植入一個細小支架加以支撐, 令到血管保持暢通。

中風雖然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下半生, 但亦有人可以憑著努力而克服中風帶來的傷殘, 從事電腦音樂工作的ANDY便是一個例子, 他在2006年中風後半邊身癱瘓, 但他沒有放棄, 除了在醫院接受職業及物理治療外, 更加設計了一些運動動作自行練習, 最後終於可以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導演 : 龐天鵬
助導 : 梁裕德
監製 : 利子良

主持 : 林順潮醫生, 林思為
嘉賓主持 : 邵國華
嘉賓醫生 : 梁慧康醫生(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

醫生與你(2011)

全新一輯「醫生與你」將會關注老人及兒童病患問題,除了繼續得到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兩間醫學院支援外,亦得到醫管局的協助,每集分別由專科醫生提供病例和最新、最先進的醫療方案,同時透過病人及在其身旁照顧的親人講述治療過程,展現醫療團隊為病人提供的服務以外,家人、朋友的愛與關懷,對病人的康復同樣重要,內容讓觀眾獲得正確醫療資訊之餘,提倡大眾對病友的關注及愛心。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