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第二集 – 戲院里

2012-10-07
戲院里

不少港人,多多少少也有過類似經驗:看完電影後,將戲票珍而重之的收起。

今天的電腦戲票,像施了魔法一樣,戲票上的資料,跟時間一起消逝,就如已消失在人海中的中環戲院里小巷,大眾對戲院的記憶亦變得模糊......但昔日的戲票,人手蠟筆圈劃,歷久不衰,反而勾起不少人的寶貴回憶。


戲票收藏家劉銓登收購的第一張戲院戲票:1955年的太平戲院戲票,不單喚起了他孩童時代扯衫尾入戲院看影畫戲的回憶,亦開始了他瘋狂收集戲票及戲院資料的行為。他收藏的戲票過千張,最早的是1935年第一代「皇后戲院」的兩毫戲票、最有紀念價值的要算是日治時期「娛樂戲院」的20日元戲票......看著他這些珍藏及與各式各樣與電影相關的物品,能讓我們一窺早期香港戲院的面貌。


至於電影愛好者黃夏柏,他珍藏的每一張戲票,起初只是他自己看過電影後的紀念品,直至幾年前,戲院逐漸從街頭巷尾消失的時候,他亦把握最後機會,慕名從老遠跑去造訪,那些舊戲院的戲票才是主菜,電影反而變成了甜點。從他對戲院的熱愛和認識,我們看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香港戲院由地舖和大銀幕的格局,走進商場和迷你戲院的大潮流。戲院作為某一地區的地標,跟今天褪色的戲票一樣,慢慢被人遺忘。


至於已被淘汰的戲院大型廣告畫和報章上的戲院聯合廣告,亦令昔日從事戲院相關的工作者無限唏噓。


就讓我們從舊戲票開始,一起重溫及緬懷香港戲院的光輝歲月。




助導:       陳紫恩



編導:       鄧敏媚

香港故事 - 民間博物館

  • 視像
  • 中文
  • 已完結
以往談及「收藏品」,大家多會聯想到拍賣場內價值不菲的玉石古董,或是各大博物館裏的珍貴文物。原來香港有不少有心人歷年來憑一己之力,以積少成多的方法,收藏起比常規博物館數量更多、範疇更廣闊的「民物」,構成一所似有還無,但規模龎大的「民間博物館」。
 
第二十輯「香港故事」,會專訪這所「民間博物館」裏的收藏者,從他們的收藏品中,大家可以捕捉到不少栩栩如生的歷史和生活片段,有些是百年舊事,有些是你我的童年生活花絮,在在惹人回味。
 
一連十集的「民間博物館」題材包括:不只為兒童帶來歡樂,而且為低下層家庭帶來收入的香港製造玩具;見證着香港社會流轉的電影院廂座、戲票、海報;描繪不同年代、不同階層婦女地位和生活的旗袍;印證了日治時期香港市民經歷三年零八個月艱苦生活的「民物」;滿載了流金歲月的影樓舊照片和事物;看似平面的香港地圖,勾勒着風起雲湧的社會蛻變,當然有收藏者趨之若鶩;有市民23年來積極收集香港人每年追思「六四」的紀念品,為歷史留一點佐證;有收藏者醉心於研究古舊家庭用品,如電話和電視機,以緬懷昔日的生活情懷;鞋是女士們的寶貝,可反映不同時代的消費模式,有女士珍藏的卻是數百雙與皮鞋無異的紙造的鞋;有收藏者認為精緻的模型最能訴說百年香江歲月,不只收藏,還要親手製造 ……。
 
監製:陳耀雄
策劃:鄧敏媚
編導:鄧慧玲
          鄧敏媚
          冼惠芬
          陸素嫺
          余永泉
 
節目旁述:鄧藹霖
 
播映日期:2012年9月30至12月2日
播映時間:逢星期日晚七點至七點半
播映頻道:亞洲電視本港台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