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興宣大院君 (二)︰李氏朝鮮王朝

2024-01-13

興宣大院君 (二)︰李氏朝鮮王朝

2024-01-13

十九世紀世界大勢風起雲湧,正當西方列強致力擴展自身帝國版圖、在全球各地瘋狂拓展殖民地之際,遠在東亞邊陲的韓國,在朝鮮王朝統治之下,卻陷於深重的內憂外患之中,彷彿正在走上一條與世界大勢完全相反的道路。

李氏朝鮮王朝於1392年建立,開國君主朝鮮太祖李成桂,本是王氏高麗王朝末年著名將領。他曾率兵擊破紅巾軍及倭寇等外患,其軍事才能深受高麗朝廷認同,因而身居要職。後來,李成桂奉命領軍進攻明朝遼東地區,卻於鴨綠江上的威化島突然「回軍」,折返高麗並佔領首都開京,把持政權;後與明朝修好,建立「事大」外交關係。1392年,親李成桂一派高麗官員擁立李氏為王,建立朝鮮王朝。

朝鮮王朝的立國精神及政治意識形態完全建基於朱子性理學之上。朱子學於元朝末年東傳至朝鮮半島,經過高麗末年多位大儒致力提倡後,逐漸取代佛教,成為韓國最重要的社會文化意識。同時,朝鮮王朝致力建立一套以「文武兩班」官員為首的社會身份制度,每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均由世襲而來,難以改變。雖然朝鮮王朝效法中國推行科舉制度,但由於種種世襲身份限制,社會上的階級流動並不顯著。

踏入十七世紀,經歷由日本大舉入侵而造成的「壬辰倭亂」以後,朝鮮雖然在明朝全力援助下不至滅亡,國家元氣已然大傷。隨著黨爭、胡亂及民變等等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朝鮮王朝的管治危機愈見明顯。英祖及正祖兩朝,雖然被學者稱譽為「英正文運時代」,文化及學術上頗見成就;甚至英祖勵行《蕩平策》,在用人上以平衡為大原則,盡量不使某一黨派獨大,因而使黨爭問題漸見消弭,然而兩位明君重用外戚如「安東金氏」及「豐壤趙氏」等,促使朝鮮王朝在十八世紀以降出現所謂「勢道政治」。

大院君於1864年因兒子高宗被選定為朝鮮哲宗的繼承人,因而得到攝政良機。他雖然出身家道中落的王室旁枝,但為人富有魄力、頗善謀略;雖屬舊學出身,性格偏向保守,但從他執政後嘗試改革朝鮮軍隊,透過從外國購入刺刀步槍來實現軍事現代化的第一步來看,其人對於世界大勢,尚不至於一無所知或盲目抗拒。日後他為了鞏固權位,與高宗王妃閔氏展開長時期政爭,更因各自援引外力而導致朝鮮外患日益深重,改革未竟全功,誠為可惜。

古今風雲人物

  • 聲音
  • 中文
  • 未完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