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市 - 日常建築裏的城市脈絡(1842-1981)》| 嘉賓︰徐頌雯 (作者)
2022-07-30
返回
《香港街市-日常建築裡的城市脈絡》- 港英時代城市記憶
廣東話「街市」泛指有蓋的室內公眾街市。街市總有一個喺左近,若然要追溯歷史,可以從港英時代的城市發展談起,當時,無論街市規劃、設計、建造方面,都下了一番苦功。街市亦因應時代轉變及人口需求,發展出各種建築風格。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徐頌雯撰寫了《香港街市-日常建築裡的城市脈絡(1842-1981)》一書,嘗試理清香港近代街市發展的歷程,發掘街市所盛載的城市記憶。
西式有蓋街市
有蓋公眾街市由英國人引入香港,亦是英國佔領香港後最早興建的公共建築之一。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後發展皇后大道,並出租土地予華人聚居,形成了上、下兩個市場。1842年3月,維多利亞城八千多名本地人口中,華人小販佔了六百人,他們在街上擺賣,令環境擠迫、交通堵塞、衛生惡劣。當時的輔政司麻恭上將認為需要將小販集中管理,遂於1842年興建第一所政府街市,即第一代的中環街市,將食物販賣由街頭搬入有蓋街市,以解決小販阻街及引發的衛生問題。1858年之前的街市興建均由私人承包,政府的總量地官只負責檢查街市建築是否達標,並將以往簡陋的棚寮搭建,漸改為以磚砌而成的室內市場。
由於私人承包制度出現壟斷,在缺乏競爭下食物質素欠佳,於是港英政府在1858年以《街市條例》收回規管公眾街市的權力,禁止私人售賣生肉和鮮魚,商販只能在街市營運,而政府則向商販收取廉價的租金,以穩定食物零售價格。在這時期之後興建的公眾街市均是街市建築群、室內街市及開放式街市,如1858年興建的中環街市,便是由多棟長條型房屋組成的建築群。1882年至1913年間,街市衛生情況受到關注,工務司署改良和重建舊街市的建築,新街市亦因應人口狀況,在維多利亞城以外的地方落成。工務司署亦開始引入多層街市以擴大空間,這些街市帶有西方建築風格,外牆的大窗口供室內照明和通風,內牆鋪瓷磚、地板鋪石米,方便清潔。
混凝土簡約風
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社會動盪、食物價格急升,港府希望興建更多街市,引入競爭,從而降低糧食價格。可是,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令香港政府財政不穩,工務司署工作受到影響,因此工務司署負責興建的街市,一改以往西式建築風格而變得簡約。當時鋼筋混凝土被廣泛使用,混凝土比磚石堅固,價錢亦相對低廉,但只能透過模板定形,難以造出精緻的雕飾。
工務司署按照潔淨局的建議,於1913年至1939年間興建了二十三個公眾街市,當中有十九個便採用了混凝土平屋頂的簡約開放式設計。街市慢慢去除西式古典建築風格,如1932年西營盤街市由於受到資金和時間所限,放棄紅磚外牆的愛德華時代建築風格,而採用鋼筋混凝土,圍繞建築物的裝飾線只有混凝土橫坑紋,較為簡單;1937年興建的灣仔街市採用三角形的平面設計,每個角皆為圓角,以突顯現代流線型的外觀,外牆使用無玻璃的窗口改善室內採光及通風,風格簡約摩登,是現代風格的重要例子。
綜合市政大廈
到50年代,獲得牌照的私營糧食店可出售鮮肉和生肉,市民有更多選擇,使街市經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更多市民寧願前往較為方便的地鋪也不願到街市上層,因此街市上層的空置率偏高,政府開始研究單幢街市如何能夠充份利用建築面積,如嘗試將街市天台改建成遊樂場。直到80年代,政府決定放棄興建單幢式的獨立街市,改劃為綜合性市政大樓,務求善用土地。香港第一棟多部門、多用途的街市大廈是位於柴灣的漁灣街市,是將熟食中心和公共圖書館併入街市大廈的首例,經過數十年演變,成為今日的市政大廈。
街市的建築風格見證香港歷史的變遷,因應社會不同時期需要,由起初的西式建築,轉為現代簡約風格,後來為了節省空間而演變成市政大廈。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街市的轉變正好反映當年的部門顧及社會大眾的需求。在網購方便的今日,街市仍是香港集體回憶的載體。
=================================================================
香港電台文教組【推動閱讀同學習】 有獎遊戲活動
活動日期: 2022年8月至10月 (獎品送完即止)
獎品: 100元書券
條款及細則
1. 有獎遊戲活動(活動)由香港電台(港台)電台部文教組主辦。
2. 活動開放予本地聽眾以個人電子郵件(電郵)帳戶參加。
3. 活動由即日起至2022年10月期間不定期舉行,獎品送完即止。
4. 活動透過港台文教組電台節目(節目)公布問題、獎品及名額,參加者按節目指示,將節目日期及節目名、個人聯絡電話號碼及答案,以電郵傳送到 ceu@rthk.hk。
5. 每個問題視為一次遊戲。同一電郵帳戶或電話號碼擁有人視為同一參加者。
6. 同一電郵應只包含一次遊戲的一個答案。已提交的答案不能修改或取消。
7. 若港台在同一遊戲收到同一參加者多於一封電郵,將以最先收到的電郵為有效答案,時間以港台的電腦後台時間紀錄作準。
8. 港台依參加者的資格、該次遊戲的得獎名額、較先收到的電郵、資源完整性及答案的準確性為準則,定出每次遊戲的得獎者。若沒有參加者能提供準確的答案,港台可按前四項準則,定出該次遊戲的得獎者。同一參加者在活動期內可獲最多十次得獎機會。
9. 得獎者須按港台要求,核對聯絡資料,並提供部分個人資料作港台送出獎品記錄用途。港台有權取消未能或拒絕核對及提供相關資料者之得獎資格。
10. 港台按得獎者提供的資料以郵寄方式發送獎品。若得獎者未能於指定日期及時間前提供資料或因資料不詳、不全或失實,以致港台未能安排郵寄獎品,其得獎資格將被取消。獎品如因郵遞失誤或其他原因而遺失或損毀,港台無須負上任何責任,亦不會補發獎品。
11. 所有獎品不得轉讓或退換。港台對更改獎品保留最終決定權,並有權用同等價值及/或規格的獎品代替原定的全部或部分獎品。
12. 遊戲的正確答案及得獎名單將於2022年10月31日或之前在相關節目專頁公布。
13. 活動收集的個人資料用作辨識、聯絡及作必要的記錄。資料只限於活動相關的用途,並將按港台檔案管理程序存檔、處置及銷毀。
14. 所有參與策劃及執行此活動的人士均不得參加此活動,包括但不限於相關的港台員工及其直系家屬。
15. 如發現任何假冒身份或提供不實資料的情況,港台有權取消該人士的參加或得獎資格。
16. 任何與電腦、網路、電話、技術或港台無法控制之事由,致使參加者或港台發出之訊息有遲延、失誤、無法辨識或毀損,港台無須為此負上任何責任。
17. 港台保留詮釋和修改本活動條款及細則的權利,而無須另行通知。港台就活動的所有安排有最終決定權。
《香港街市 - 日常建築裏的城市脈絡(1842-1981)》| 嘉賓︰徐頌雯 (作者)
2022-07-30《香港街市-日常建築裡的城市脈絡》- 港英時代城市記憶
廣東話「街市」泛指有蓋的室內公眾街市。街市總有一個喺左近,若然要追溯歷史,可以從港英時代的城市發展談起,當時,無論街市規劃、設計、建造方面,都下了一番苦功。街市亦因應時代轉變及人口需求,發展出各種建築風格。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徐頌雯撰寫了《香港街市-日常建築裡的城市脈絡(1842-1981)》一書,嘗試理清香港近代街市發展的歷程,發掘街市所盛載的城市記憶。
西式有蓋街市
有蓋公眾街市由英國人引入香港,亦是英國佔領香港後最早興建的公共建築之一。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後發展皇后大道,並出租土地予華人聚居,形成了上、下兩個市場。1842年3月,維多利亞城八千多名本地人口中,華人小販佔了六百人,他們在街上擺賣,令環境擠迫、交通堵塞、衛生惡劣。當時的輔政司麻恭上將認為需要將小販集中管理,遂於1842年興建第一所政府街市,即第一代的中環街市,將食物販賣由街頭搬入有蓋街市,以解決小販阻街及引發的衛生問題。1858年之前的街市興建均由私人承包,政府的總量地官只負責檢查街市建築是否達標,並將以往簡陋的棚寮搭建,漸改為以磚砌而成的室內市場。
由於私人承包制度出現壟斷,在缺乏競爭下食物質素欠佳,於是港英政府在1858年以《街市條例》收回規管公眾街市的權力,禁止私人售賣生肉和鮮魚,商販只能在街市營運,而政府則向商販收取廉價的租金,以穩定食物零售價格。在這時期之後興建的公眾街市均是街市建築群、室內街市及開放式街市,如1858年興建的中環街市,便是由多棟長條型房屋組成的建築群。1882年至1913年間,街市衛生情況受到關注,工務司署改良和重建舊街市的建築,新街市亦因應人口狀況,在維多利亞城以外的地方落成。工務司署亦開始引入多層街市以擴大空間,這些街市帶有西方建築風格,外牆的大窗口供室內照明和通風,內牆鋪瓷磚、地板鋪石米,方便清潔。
混凝土簡約風
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社會動盪、食物價格急升,港府希望興建更多街市,引入競爭,從而降低糧食價格。可是,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令香港政府財政不穩,工務司署工作受到影響,因此工務司署負責興建的街市,一改以往西式建築風格而變得簡約。當時鋼筋混凝土被廣泛使用,混凝土比磚石堅固,價錢亦相對低廉,但只能透過模板定形,難以造出精緻的雕飾。
工務司署按照潔淨局的建議,於1913年至1939年間興建了二十三個公眾街市,當中有十九個便採用了混凝土平屋頂的簡約開放式設計。街市慢慢去除西式古典建築風格,如1932年西營盤街市由於受到資金和時間所限,放棄紅磚外牆的愛德華時代建築風格,而採用鋼筋混凝土,圍繞建築物的裝飾線只有混凝土橫坑紋,較為簡單;1937年興建的灣仔街市採用三角形的平面設計,每個角皆為圓角,以突顯現代流線型的外觀,外牆使用無玻璃的窗口改善室內採光及通風,風格簡約摩登,是現代風格的重要例子。
綜合市政大廈
到50年代,獲得牌照的私營糧食店可出售鮮肉和生肉,市民有更多選擇,使街市經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更多市民寧願前往較為方便的地鋪也不願到街市上層,因此街市上層的空置率偏高,政府開始研究單幢街市如何能夠充份利用建築面積,如嘗試將街市天台改建成遊樂場。直到80年代,政府決定放棄興建單幢式的獨立街市,改劃為綜合性市政大樓,務求善用土地。香港第一棟多部門、多用途的街市大廈是位於柴灣的漁灣街市,是將熟食中心和公共圖書館併入街市大廈的首例,經過數十年演變,成為今日的市政大廈。
街市的建築風格見證香港歷史的變遷,因應社會不同時期需要,由起初的西式建築,轉為現代簡約風格,後來為了節省空間而演變成市政大廈。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街市的轉變正好反映當年的部門顧及社會大眾的需求。在網購方便的今日,街市仍是香港集體回憶的載體。
=================================================================
香港電台文教組【推動閱讀同學習】 有獎遊戲活動
活動日期: 2022年8月至10月 (獎品送完即止)
獎品: 100元書券
條款及細則
1. 有獎遊戲活動(活動)由香港電台(港台)電台部文教組主辦。
2. 活動開放予本地聽眾以個人電子郵件(電郵)帳戶參加。
3. 活動由即日起至2022年10月期間不定期舉行,獎品送完即止。
4. 活動透過港台文教組電台節目(節目)公布問題、獎品及名額,參加者按節目指示,將節目日期及節目名、個人聯絡電話號碼及答案,以電郵傳送到 ceu@rthk.hk。
5. 每個問題視為一次遊戲。同一電郵帳戶或電話號碼擁有人視為同一參加者。
6. 同一電郵應只包含一次遊戲的一個答案。已提交的答案不能修改或取消。
7. 若港台在同一遊戲收到同一參加者多於一封電郵,將以最先收到的電郵為有效答案,時間以港台的電腦後台時間紀錄作準。
8. 港台依參加者的資格、該次遊戲的得獎名額、較先收到的電郵、資源完整性及答案的準確性為準則,定出每次遊戲的得獎者。若沒有參加者能提供準確的答案,港台可按前四項準則,定出該次遊戲的得獎者。同一參加者在活動期內可獲最多十次得獎機會。
9. 得獎者須按港台要求,核對聯絡資料,並提供部分個人資料作港台送出獎品記錄用途。港台有權取消未能或拒絕核對及提供相關資料者之得獎資格。
10. 港台按得獎者提供的資料以郵寄方式發送獎品。若得獎者未能於指定日期及時間前提供資料或因資料不詳、不全或失實,以致港台未能安排郵寄獎品,其得獎資格將被取消。獎品如因郵遞失誤或其他原因而遺失或損毀,港台無須負上任何責任,亦不會補發獎品。
11. 所有獎品不得轉讓或退換。港台對更改獎品保留最終決定權,並有權用同等價值及/或規格的獎品代替原定的全部或部分獎品。
12. 遊戲的正確答案及得獎名單將於2022年10月31日或之前在相關節目專頁公布。
13. 活動收集的個人資料用作辨識、聯絡及作必要的記錄。資料只限於活動相關的用途,並將按港台檔案管理程序存檔、處置及銷毀。
14. 所有參與策劃及執行此活動的人士均不得參加此活動,包括但不限於相關的港台員工及其直系家屬。
15. 如發現任何假冒身份或提供不實資料的情況,港台有權取消該人士的參加或得獎資格。
16. 任何與電腦、網路、電話、技術或港台無法控制之事由,致使參加者或港台發出之訊息有遲延、失誤、無法辨識或毀損,港台無須為此負上任何責任。
17. 港台保留詮釋和修改本活動條款及細則的權利,而無須另行通知。港台就活動的所有安排有最終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