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醮 • 變

2018-03-04
醮•變

本港鄉村常見的齋醮科儀,以太平清醮最為盛大,但道教還有一種規格更高的醮會,要請降諸天一千二百位仙真神明下凡,名為「太上金籙羅天大醮」,簡稱「羅天大醮」。

羅天大醮所求者為普天下之安寧,古時曾由皇帝主祭,所費人力物力,絕非一般百姓能負擔,故歷來並無一定啟建時限。然而,香港在短短十年間,已分別在2007年和2017年舉辦了兩屆。

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九龍城衙前圍村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但近年村中樓房已全遭收購,村民亦早已遷走,清拆圍村已是朝夕之事。但在2016年年底,四散的老村民卻為了再辦一次太平清醮而聚集起來。

石澳、大浪灣和鶴咀三村太平清醮(按:以下簡稱石澳太平清醮)由2006年這一屆開始,在「行香」巡遊日增加了兩台飄色,引得人群如潮湧。石澳村原以客家人為主,但到了今日,不少外籍居民已落戶這條小村,並樂於融入當地文化中。部份少外籍居民更加入石澳居民會,參與太平清醮的工作。

已有二百八十年歷史的林村鄉太平清醮,在2017年這一屆卻另有新猷。他們辦講座、做展覽、出書刊,為舊傳統添入新元素,因為他們認為醮會對現代人的意義除了許願酬還,加強地緣與人情的關係也非常重要。

新界太平清醮的傳統都是由居住在鄉村的喃嘸師傅主持,地方性強。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新界的醮會逐漸有來自宮觀的全真派道士參與,林村鄉便是其中一例。這些宮觀道士有男有女,強調普世施善,故所做科儀的受眾非單指某村某地,而是要救贖全世界;他們與主要針對建醮的鄉村而施為的喃嘸師傅,可謂各施各法。

編導:彭志敏
播放時間:2018年3月4日(星期日)晚上9:30,港台電視31、31A

吾土吾情

香港承傳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因它在地理、歷史上的特殊位置和角色,百多年來,香港既是中國人前往外地的重要中轉站,亦是他們落地生根的新家園。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種族和國籍的人士均匯聚於此,不同文化、風俗和技藝在這裏得以傳承、演化、融合,令這片彈丸之地,流傳著豐富的文化遺產。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這概念亦愈趨普及,本土對文化遺產的保育亦逐漸重視。

本節目希望立體地呈現香港的本土文化特色,令大眾對各項文化有更透徹的了解,加強對瀕危的本土文化的保育意識;同時文化在不同社區落地生根,既產生多樣的社會意義,亦是人與人之間凝聚力的來源;再者,具體地呈現文化承傳對社會,甚至社區所造成的正面力量,更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