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綠色生活

41 個相關集數
做事最忌要人「執手尾」,但假如貪一時方便,對環境造成了破壞,這些「手尾」最終又有誰能負責呢?珍惜地球資源,減少消耗及棄置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不如多走一步,一起保護環境。
載入中 ...

《天人合一》 綠‧惜香港

2016-05-28

《天人合一》 綠‧惜香港

2016-05-28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製造很多垃圾及產生大量碳排放,但在全球性的氣候變化,以及能源危機之下,香港人又怎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


香港大約有4萬個垃圾桶,令大家將棄置垃圾變得理所當然,結果人均每日都市固體廢物量近年有增無減,我們應該要正視的是廢物管理而非垃圾處理。因此,「垃圾徵費」事在必行,這項台北及南韓已實行多年的廢物管理政策,目的是要讓市民道知,棄置垃圾需要成本,大家應從源頭減廢著手。

此外,香港每年廢置的電器及電子產品多達七萬公噸,這些廢電子產品含有毒物質,若不妥善處理,會破壞環境。經過公眾諮詢,政府落實引入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制,令製造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以致消費者,都要分擔回收、循環再造、處理以及棄置的責任。環保團體則關注,生產者責任制應該擴展到膠樽,以解決香港每天棄置500萬個膠樽的問題。

至於位於小蠔灣,興建中的廚餘處理設施,預計2017年落成,屆時每天可處理200噸廚餘,然而香港每日產生約3600噸廚餘,即使按計劃興建第二期的廚餘處理中心,仍有大量廚餘最終要運往堆填區,成為堆填區的臭味來源。歸根究底,我們應該減少製造廚餘。隨著「三堆一爐」獲得立法會通過,香港將恢復以焚化方式處理垃圾,但這並不代表可以一「爐」永逸,大家都有責任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全世界都正視碳排放以及全球暖化的問題,2015年12月在巴黎舉行的氣候峰會,各國達成協議,在本世紀結束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不超過2度,並致力向降低1.5度的目標努力,香港如何為這個目標出一分力?我們要發展可再生能源又有甚麼困難?在如此高密度的城市,怎樣建設綠色建築,製造生態有善環境?

編導:邱燕妮
助導:梁沛瑩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