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Loading ...

國泰航空(293)行政總裁鄧健榮

2022-06-23

國泰航空(293)行政總裁鄧健榮

2022-06-23
戰後成立的國泰航空已有75年歷史,並是以香港為基地的國際航空公司,提供定期客運及貨運服務往來多個國家及地區近200個目的地。公司1986年5月在聯交所上市,至今掛牌逾36年,目前第一至第三大股東分別為太古(19)、國航(753)及卡塔爾航空。

疫情重創航空業,國泰亦不能倖免,過去兩年先後虧損216億及55億港元。行總裁鄧健榮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他個人自82年加入國泰,先後見證97回歸、98亞洲金融風暴、01年美國911恐襲、03年沙士及今天的新型肺炎疫情挑戰,不論是香港或國泰航空,料最終能迎難而上及越做越好。因危機後,國泰會更加強大。

他指,儘管今次疫情影響時間長,衝擊亦大,但已開始看見曙光,特區政府已做了很多不同措施,近期自4月份起更不斷調整措施,令整個航空業動力重現,這方向是好,動力亦大,他對未來好有信心。

特區政府門早前宣布同意延長國泰78億元過渡貸款融資提取期限,再度延長12個月至明年6月8日。鄧健榮指,國泰指一直小心管理現金,兩度延長過渡貸款的可提取期限,是對股東、政府負責任的決定。他表示,疫情雖然影響國泰營運,但投資市場仍然對國泰有信心,國泰在融資方面完全沒有問題。加上公司小心管理現金及成本,上下一心情況下,國泰在這方面控制得不錯。去年底國泰曾公布擁有303億元流動性(liquidity),屬非常健康水平。

除疫情沖擊外,近年國泰另一挑戰是燃油對沖操作,早年曾因對沖失利導致4年內虧損241億元。鄧健榮回望多年來對沖決定,指國泰做燃油對沖,其實不是想賺錢或有其他原因,完全是因為要將短期油價波動帶來的帳面影響減到最低,國泰所用的燃油對沖方法,是一個非常公式化方法進行,亦是經過多番研究及行之有效的做法。

被問到近月俄烏戰事觸發油價上升,整個歐洲局勢不穩令油價更波動。國泰做燃油對沖會否有利?若油價突然回落,會否重蹈早年油價跌引發對沖合約虧損的覆轍?鄧健榮重申,國泰做燃油對沖,不是追求賺蝕,只是要將燃油波動減至最低。國泰關注的是高油價時期,航空公司成本會增加,以正常業務時間來說,每年國泰總營運成本約30%用在燃油方面,若油價急升,一定會增加國泰營運成本。國泰立場是不會因應燃油價格升跌,改變公司燃油對沖方式,因這是一個自我機制(Mechanical),是根據公司擬定下來的模型(Matrix)進行。

鄧健榮指,國泰近月營運情正不斷改善,總體來說隨著本地防疫限制逐步放鬆,容許國泰航空持續增加運力。他先分析貨運方面,指正常日子或是疫情前,國泰50%貨運以貨機機隊運載,另外50%就透過客機機腹運載,今年6月份,國泰貨機整體運作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至於客運運力亦在增加中,他說,5月份已達4%客運運力,以航點計算,年初時國泰只有30個航點,4月份已經增至45個航點,未來預料仍會不斷增加航點數目,有信心到年底,航點數目絕對超逾60個以上。疫情前,國泰航點數目大概105個,近月航點數目上升正顯示客運力恢復趨勢。

至於會否令下半年業績轉虧為盈?鄧健榮指,因為上市條例規限,他個人不能透露太多,但重申,國泰去年下半年已有盈利,正正顯示國泰航空經過多年不少改變(transformation)、不同改良與改進後,國泰不論在競爭力、專注力方面,已有很大的提升,國泰絕對有信心疫後,隨住香港越來越多及越快復蘇,國泰航空將是當中得益者。

他指,去年底國泰已經開始部署疫後復蘇時,加強競爭力及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所以早前已提早請機師、空中服務員等,因由聘請、經過不同訓練至他們可以投入工作復飛,整個時間需時長。今年首季,國泰已經聘回大約300個機師,其中國泰航空占200多個,餘下就是華民航空及香港快運。4月亦重推見習機師計劃(Air Cadet Pilot Program),跟理工大學合作,今年會有280個名額,估算2025年會達到1000個見習機師。

嚴格防疫限制下,去年香港國際機場在Skytrax排名跌至第10 。鄧健榮不同意香港正從國際航空樞紐地圖上消失,儘管在航班復飛方面,香港有點滯後,但只要特區政府、國泰及業界努力,日後多做推廣宣傳,絕對可以跟周邊國家、城市及全世界看齊,甚至有信心會超越他們。

他的信心源自香港兩大機遇:第一是香港機場第三跑道,疫情前香港國際機場吞吐已飽和,當2024、2025年開始,三跑系統全面開放時,會帶來更多機遇。第二優勢則是大灣區,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將香港於大灣區及國際航運中心定位好強。他分析,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配合大灣區7500萬人口,經濟產值(GDP)高,增長亦快;區內人口年輕,能為香港航空產業帶來好多機遇。大灣區機遇除了突顯內地市場重要外,更有助內地市場經過香港聯繫到全世界,或是將全世界經香港帶入大灣區內,這亦解釋到國家因何定位香港於大灣區,甚至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他補充,大灣區市場大、增長空間無限。不管是用國泰航空品牌、或是用香港快運品牌去飛,均可以照顧及滿足到整個灣區客運需求。國泰於2020年10月結束國泰港龍,他重申當年重組是要維持一個雙品牌效應,一邊用國泰航空去滿足高端客群,再以一個香港快運去照顧廉航及高增長客群。反而國泰港龍跟國泰當年是有重疊,市場易混淆,故需要重整、重組。他形容當年結束國泰港龍是很難下的決定,但卻是正確的,重點是利用這重組令國泰集團日後競爭力更強。

國泰航空早於1986年中在港上市,掛牌36年來,曾於07年或及2010年底股價沖高至近21元高位,多年來亦是恒指成分股,近年因燃油對沖虧損,國泰於2017年底被剔除於恒指以外,再遇疫情下航班停飛沖擊,股價前年一度跌至近5元的近廿年低位,同年更要特區政府注資273億元救亡,太古仍維持最大股東地位,持股比例逾四成,政府與國航合共持股超過三成,當日入股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無意長線持股,也不會參與日常運營。入股兩年後,隨著疫情改善,國泰客運運力回升,國泰股價近月回升至8.47元高位,近日報7.67元,市值493億元。

分析指,疫情改善、航點增加,顯示國泰客運運力逐步回升,公司亦努力招兵買馬以迎接一旦通關後市道復蘇,股價正逐步炒上。目前股價較兩年前低位回升五成,但距離疫情前高位逾10元以上仍有距離。上半年俄烏戰事爆發後,油價急升,國泰燃油對沖機制再度發揮穩定油價波動優勢,目前只恢復了半成客運運力,隨著日後更多航班復飛,對沖機制能發揮更大效用,有助公司盡早轉虧為盈。現價低於10、20、50天均線以下,具收集價值,建議吸納靜待公司業績改善,初步目標是10元,更遠目標是疫情前即2019年高位12元或以上,當然買入後要留意政府如何處置手上股份,不過由於數量大,估計可能傾向轉讓予現有股東以減少對市場造成波動,故除非股價買入後回落至6元以下,否則不建議止蝕。

訪問、報道;李臻昇

整理:勞家樂

上市公司專訪

  • Audio
  • Chinese
  • 金融
  • On-going
全面分析上巿公司業績,與負責人透徹對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