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朋黨論

2014-04-21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返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詞解並立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乎!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譯文:
我聽說有關朋黨的說法,自古已有,只是希望皇帝分辨清楚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概君子與君子是因為志同道合而結為朋黨的,小人與小人是因為同謀私利而結為朋黨的,這是自然的道理。
但是,我說小人是沒有真正的朋黨的,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道理呢?小人愛的是利祿,貪的是財貨。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為朋黨,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便會搶先爭奪,或者利益已搶盡,交情也就疏遠了,甚至回過頭來互相殘害,雖然是兄弟親戚,也不能相互保護。因此我說小人是沒有真正的朋黨的,他們暫時結成朋黨,是虛假的。君子卻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愛惜的是名節。他們用這些來修養自身的品德,就會志趣相同而互相幫助;用這些來服務國家,就會同心協力而共同前進。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因此,作為君主應該排斥小人的假朋黨,任用君子的真朋黨,那麼天下便會治理好。
帝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結為一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為一黨。舜輔助帝堯治理天下,退除四凶的小人朋黨,任用八元、八愷的君子朋黨,帝堯的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等到舜自己當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一齊在朝為官,互相表彰,互相謙讓,他們二十二人結為一黨,帝舜全都加以任用,天下也得到很好的治理。《尚書》說︰「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王統治時,億萬人各懷異心,可說不能成為朋黨了,紂王卻因此亡國。周武王臣子三千結成一個大朋黨,周朝加以任用卻因此而興起。東漢獻帝在位時,大量逮捕天下名士,並將他們關禁起來,指他們是黨人。等到黃巾賊起,漢室大亂,才後悔醒悟,通通解除黨人的禁令而把他們釋放,可是漢朝已經無法挽救了。唐朝後期,逐漸興起朋黨的議論,到了昭宗在位時,大量殺害朝廷的名士,有的被投擲到黃河。謀士李振說︰「這班人自以為清高,可以投進濁流。」唐朝也跟著滅亡了。
前代的帝王中,能使人人異心不能結成朋黨的,誰也比不上商紂王;能禁止好人結成朋黨的,誰也比不上漢獻帝;能殘殺高潔之士結成的朋黨,誰也比不上唐昭宗那段時期,可是結果都使他們的國家遭到滅亡。大家互相表彰、謙讓而不生疑心,誰也比不上帝舜的二十二位賢臣,帝舜也不猜疑而加以任用,可是後世的人並不批評帝舜被二十二位賢臣結成的朋黨所欺騙,反而稱讚他是聰明的聖王,這是因為他能明辨君子與小人。周武王在位時,全國臣子三千人結為一黨,從古到今朋黨結得又多又大的,那個朝代都比不上周朝,可是周朝加以任用因而興旺,是由於善良的人縱使再多,也是不足夠的。
啊﹗歷代興亡治亂的經驗,作為君王的可以作為借鑒了。

詞解:
幸︰希望。
賊害︰殘害。
共工、驩兜等四人︰相傳共工、驩兜、鯀和三苗四人,都是帝堯時期四個部族的首領。由於他們貪殘不馴,被稱為「四凶」,後來被帝舜流放。
八元、八愷︰八元是指上古高辛氏的八個兒子,八愷是指上古高陽氏的八個兒子。
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史記‧五帝本紀》引舜曰︰「嗟汝二十二人。」《集解》以為是皋陶、夔、后稷、契、大禹、工垂、再加上十二牧,四岳共二十二人。
目為黨人︰東漢末年,桓帝﹑靈帝在位時,宦官干政專權,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陷害,指他們營私結黨,大興黨獄,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史稱「黨錮之禍」,自此朝中賢良盡失。文中說是漢獻帝時候的事,是作者誤記。
漸起朋黨之論︰這裡指唐穆宗至宣宗年間,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的政治派別鬥爭,史稱「牛李黨爭」。
此輩清流,可投濁流︰權臣朱全忠將宰相裴樞等人投進黃河前,他的謀士李振說的話。
誚︰指責、責備。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代以來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觀止」一詞出於《左傳》,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經盡善盡美,無以復加,所以《古文觀止》解作歷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結集。主持陳耀南會透過古文的介紹,讓大家掌握中文的語言藝術,繼而了解中國的學術思想及社會變化。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