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Loading ...

醉翁亭記(三)

2014-04-07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而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著滁州的都是山。西南面的幾座山峰,樹林山谷尤其美好,望過去草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瑯琊山了。沿著山道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那從兩座山峰之間瀉流而出的,就是釀泉了。經過一段依著山勢迴轉的路,有一座簷角像鳥兒展翅高翹的亭子,緊靠著泉水上邊,就是醉翁亭了。建造這座亭子的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為這座亭子取名的是誰?是滁州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為亭子命名。太守與賓客來這裡飲酒,稍微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心意其實不在於酒,而在於山水之間。遊山玩水的樂趣,是由心神領會,而寄托在酒上的啊。
每當太陽升起,樹林間的霧氣便消散,雲煙如果攏集回來,山巖洞穴便會顯得昏黑。這種陰暗光明的交替變化,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山野的花開放了,散發陣陣清幽香氣;美好的樹木茁長了,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風爽,霖露潔白;水位低落了,河床的石顯露出來,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上山遊玩,晚間下山歸來,四季景色各不相同,遊玩所得的樂趣也就無窮盡了。
至於那些揹著東西的人邊走邊唱,趕路的人在樹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招呼著,走在後面的人答應著,彎腰曲背的老人、被拖著抱著的小孩,來來往往不絕於途的,是滁州的人到這裡來遊玩。到溪邊釣魚,水又深,魚又肥壯;用釀泉造酒,泉水甘香,酒清醇好喝;各種野味和山菜,錯雜地放在面前,就是太守主辦的筵席。宴會上大家開懷暢飲的樂趣,並不在於絃琴和簫笛,而是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行酒令的籌,雜亂地在人的手中傳來傳去,有的站起來,有的在座位上喧嘩大叫,一眾賓客盡情歡樂。其中一個容貌衰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傾側在朋友中間,卻是太守喝醉了。
過了一會,黃昏的太陽落到山頭了,人們的影子分散雜亂,這時宴會完結,賓客跟著太守一起回去。樹林漸漸陰暗起來,上下響起了鳥鳴的聲音,遊人一離開,禽鳥就快快樂樂地鳴叫。不過,禽鳥大概只懂得自然山林的樂趣,而不了解人的樂趣。一般人只知道跟從太守遊覽山水的樂趣,而不知道太守是因為人們歡樂而感到歡樂。喝醉時能夠和人共同歡樂,醒來後能夠以文章記述歡樂的情景,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就是盧陵的歐陽修了。

詞解:
滁︰滁州,今安徽滁縣。
壑︰谷、溝。
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瑯琊︰山名,在滁縣西南十里。
翼然︰鳥展翅飛翔的樣子。
太守︰職官名,一郡之長。
霏︰霧氣。
傴僂︰彎腰駝背,這裡指老人。
提攜︰領著帶著,這裡指小孩。
山肴︰野味。
野蔌︰野菜。
射︰古代一種投壺遊戲。賓主依次序投矢於壺內,以投中次數決定勝負。
觥籌︰觥,古代的大酒杯。籌,行酒令的器具。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代以來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觀止」一詞出於《左傳》,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經盡善盡美,無以復加,所以《古文觀止》解作歷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結集。主持陳耀南會透過古文的介紹,讓大家掌握中文的語言藝術,繼而了解中國的學術思想及社會變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