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生如秋葉的人力車夫

2014-07-02

生如秋葉的人力車夫

2014-07-02
興建於1854年的豪拉火車站,一如既往地為加爾各答送來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孟加拉的難民。這些信奉伊斯蘭的穆斯林們,就此在加爾各答落葉生根,卻成為這個古老城市最傷感的一道風景。

1880年左右,人力車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傳入印度,最初主要是西方白人家庭私用,到了1914年前後,政府開始允許低下階層民眾以此載客做生意。
Mohammed的一家就是這些孟加拉穆斯林難民中的一員。四十年前,他們的上一輩來到加爾各答,在這裏開始了他們的移民生活,在大英博物館的外牆邊露宿街頭,兩代人都靠着拉人力車為生。

Sreejith來自比哈爾邦的農民,是薩德街上年紀最大的人力車夫之一,今年64歲的他,已經在這條街上拉了42年人力車。在鄉下,他的家裏有12口人需要他拉車賺錢來供養。人力車夫每天可賺取300盧比(約HK$40),200 盧比交給三輪車主作租車費,生活捉襟見肘。

近年來,加爾各答政府正在致力於取締影響印度國際形象的人力車行業,為了不引起低下層人民的激烈反對,政府通過限制營運牌照和行動區域來逐漸達到消除整個行業的目的。

今年是大英博物館建造200周年,政府準備進行維修。政府要這些住在圍牆外的人趕快搬走。可是這些人在這裏已經住了很久了,他們不知道應該搬到哪裏去。這些來自孟加拉的難民成為了世界交通史的活化石,而這些21世紀最後的人力車夫,卻始終是東印度的明珠加爾各答臉上的一串串難以風乾的淚滴和心上的一塊塊難以愈合的傷疤。

丈量亞洲的腳步

  • 視像
  • 英文
  • 文化
  • 已完結
在古老的亞洲,充滿神秘和文明的土地上, 至今仍然有一些人用最原始的方式生存、生活、生產﹐他們肩挑、手摘、徒步、遷徙 …… 成就了一個行業﹐創造了一種風景﹐在承受苦難的同時﹐卻保存了一種被現代都市人稱作 ‘文化’的東西﹐但對於他們來說﹐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 ---- 活下去。 在「丈量亞洲的腳步」這套系列紀錄片中, 我們用五集半小時節目﹐踩下五步堅實的腳印﹐以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瑪峰為圓心﹐帶領觀眾沿中國的西北地區﹐登天險華山﹐貫甘陝平原﹐穿新疆腹地﹐經青海進入神秘的藏區﹐翻越冰川﹐跨越國境﹐在珠峰腳下的尼泊爾作短暫停留﹐再來到古老而又新興的印度。 路途中﹐我們看到不圓滿的生活﹐在萬年華山聽挑夫孤獨悠揚﹐亘古不變的挑擔號子;在茫茫戈壁撫摸新疆棉農﹐被柔軟的棉花刺破得傷痕累累的雙手;在幾千米海拔的阿里無人區﹐跟隨藏族司機顛簸穿行數億年的冰川;在中尼邊境﹐注視夏爾巴嚮導瘦削的背脊﹐唏噓他們挑戰生命極限的宿命;在150年前大城將死的加爾各答﹐體會赤腳人力車夫五味雜陳的艱辛與落寞。走完這些由生命組成的旅途﹐我們也許會逐漸體味到些許圓滿的人生。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