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丁衍庸的後半生》(下)| 嘉賓︰徐志宇(作者)

2023-05-27

《丁衍庸的後半生》(下)| 嘉賓︰徐志宇(作者)

2023-05-27

【開卷樂】《丁衍庸的後半生》-中西藝術的結晶


丁衍庸(丁公)1956年受時任新亞書院校長錢穆邀請,與陳士文共同創辦藝術科,可算是現時中文大學藝術系的「開山始祖」。上回提介紹了丁公的學生徐志宇所寫的《丁衍庸的後半生》一書,講述丁衍庸的生平及對香港高等藝術教育的貢獻,今回會詳細講述丁公的教學和創作風格。


教畫、傳畫

丁公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一面示範繪畫,一面能同時改畫,一節課中畫二三十幅作品亦作等閒。徐志宇憶述丁公教油畫不帶任何畫具,隨手從學生的油畫箱拿起畫筆便能短時間內完成六呎乘四呎油畫〈浴罷〉,可見他創作力與執行力之強。另一幅〈牛頭馬面〉原來是丁公在課堂上畫完鍾馗後,一個學生「口多多」說不如畫牛頭馬面,丁公聽了便即席揮毫,更在畫中題了首打油詩,這幅畫成為了今日香港藝術館的館藏。

丁公的畫受到不少收藏家青睞,且有價有市,但丁公從不吝嗇自己的畫作,常將之送予學生和朋友。他更認為現時的畫作總比舊時的好,因此不時在舊畫上蓋上新畫,。當年丁公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大方地將畫作送贈給新相識的節目編導。徐志宇憶述,丁公自知早年在內地生活時的畫作絕無僅有,來到香港後,希望透過他人「留」畫「傳」畫。「這麼自由的地方,他的創作完全沒有受別人政治、社會環境的影響,他想畫甚麼就甚麼,如何創作就如何創作,造就他的藝術成就。」丁公在香港創作的傳世畫作成千上萬,不少學生也收藏了丁公的國畫。


中西結合獨特之處

丁衍庸年輕時赴日學習西方畫技,線條勾畫刻印在他腦海中。然而,丁公並沒有受西方流派主導他的藝術風格,反而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除了水墨畫和油畫,丁公還鑽研篆刻、書法等藝術,上課時還會帶上自家製的篆刻印。觀賞丁公畫作時,可見其西方油畫中有中國水墨的形態,徐志宇形容丁公在油畫之中加入大量中國藝術元素,把象徵中國藝術的文字及符號放入畫中。

外籍學者李克曼教授在1969年發表的文章,指中西畫法對於中國近代畫家來說,是極難解決的矛盾,但丁公卻是例外,「其油畫與中國畫,雖然工具有所差別;但在造型與意境上,卻能自然地一樣的表現其中國藝術家獨有的性格」。丁公能夠取各家之長,將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特色結合,為其他藝術家所借鑑。

開卷樂

  • 聲音
  • 中文
  • 文化
  • 未完
主持人:馮傑、鄭政恆、黃怡、鄒芷茵、唐睿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
《開卷樂》,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帶領大家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樂趣。


電台收聽

香港電台第二台,逢星期六晚上8:30至9:00播出。


瀏覽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網頁
rthk.hk/artitude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