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回想我未成年 (02-07-2011)

2011-07-05

回想我未成年 (02-07-2011)

2011-07-05
心聲聽過了,感受分享了,大家又有沒有想過這些心聲、感受是從何而來呢?為什麼過去的青少年又跟新一代的青少年有不同的心態呢?

最後一集「我未成年」我們邀請了老師、社工、家庭輔導專家等去分析十八歲以下青少年的價值觀,第一集「援交那一步」的主持王敏奕與嘉賓分享成長經驗後,她感到自己雖然也是九十後,但感到與這些未成年的青少年又不一樣,除了自己多了一張成人身分證,及合資格得到政府派六千元之外,也有一些說不出來的分別,在身旁的社工趙德財道:現在很快便有一個generation gap,你已經跟她們有一點代溝了。

我未成年

  • 視像
  • 英文
  • 已完結
我未成年,本應還在父母翼蔭下成長,在校園師長善誘下學習。但這邊廂青少年面對的是教學語言微調,翻天覆地的三三四學制改革,校園如戰場。朋輩間是漫無目的尋找刺激,黃賭毒就在咫尺。那邊廂是家暴、父母離異、貧富懸殊。在可見的未來,迎接他們的是「雙失」。青春的神話在e世代破滅。 
他們的故事,成年人也許裝作視而不見,就像濫藥,事情是幾個月內積聚爆發嗎?是幾年來累積下來,到紙包不住火,不認還需認,政府才大張旗鼓「全城禁毒」。援交、性濫交、自殺、校園欺凌、缺乏學習動機、上網成癖等彷彿讓青春蒙塵。

但總有令人鼓舞的例子,前路再苦,情勢再壞,亦有青少年甘之如飴,找到前行下去的勇氣,為學習、為生命奮進,展現無比毅力。 
青少年成長,性格、情緒、行為分分鐘不祗在微調,還在跌盪。生命中遇上了某些人、某些事,生命就從此改寫,e世代青少年成長不易。
 十四個未成年故事,是社會極少數還是普遍現象,是正是負、是非對錯,誰能判斷。他們的成長帶汗帶淚,年輕的生命讓我們看到生命的重。


2011年4月2日至7月2日,逢星期六晚上八時 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