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Loading ...

玄奘法師 (七)︰初到印度

2022-09-24

玄奘法師 (七)︰初到印度

2022-09-24

玄奘法師在西突厥葉護可汗派人護送下,順利通過中亞粟特地區的二十四國,到達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加爾支市的羯霜那國(唐人稱史國),然後轉向東南,登山進入帕米爾高原,越過高原上的鐵門關後,終於進入北印度的濫波國(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以西喀布爾河北岸)。隋唐以前,國人習慣稱今天的南亞次大陸為「天竺」。直至玄奘西行後,他在《大唐西域記》中指出:「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云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玄奘法師在千多年前明確告訴世人,以前習用的天竺或賢豆等名稱都不夠準確,而按照隋唐之際的正確發音,應該讀作「印度」。然而除學界以外,很少人知道現代世界通用的「印度」這個名稱,是玄奘法師所確定的。

古印度疆域遼闊,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等國在內的廣大地區。古印度曾分為東、南、西、北、中五部份,中國古籍稱之為「五天竺」。《大唐西域記》中玄奘描述印度的情況是:「五印度之境,周九萬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地。北廣南狹,形如半月,畫野區分,七十餘國。」玄奘進入印度時,正是佛教在印度最後一個全盛時期。自釋迦牟尼之後,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前 273-前 232)以佛教為國教,大力推廣傳教,帶來印度佛教史上第一個全盛時期。阿育王之後,佛教開始中衰。到公元六、七世紀,笈多王朝的戒日王(590-647)即位,他崇信佛教,領導笈多王朝重新統一崩潰分裂已久的北印度地區。玄奘法師到達的濫波國,雖不統屬於笈多王朝,但同樣信奉大乘佛教,並且文化上完全屬於印度體系,風俗習慣與印度諸國無異。

離開濫波國,玄奘從北印度南下約一千五百里,玄奘在此先後游歷三十多國。他首先到訪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的秣莬羅國,即今天印度首都新德里東南的穆持拉。秣莬羅國境內的近護寺是度印度佛教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在寺內玄奘禮拜了釋迦諸弟子的遺身淨圖與及文殊菩薩。然後往東行九百多里,到達窣祿勤那國。此國北靠大山,東臨恒河。玄奘久聞恒河之名,是印度的聖河。《大唐西域記》中說恒河是:「靈怪雖多,不為物害,其味甘美,細沙隨流。」玄奘渡過恒河後,在河東岸的秣底補羅國停留了半年時間,學習佛法。然後往北行三百里到婆羅吸摩補羅國,即傳聞中的東女國,位置約今北印度坡里希特城附近。東女國東西長,南北窄,在大雪山中間,傳說該國國王世代均由女性擔任,男人不問政事,只從事戰爭及農耕。因為還有一西女國,所以稱此國為「東女國」。從東女國輾轉到達以都城「曲女城」而聞名當時的羯若鞠闍國。玄奘法師譯此國名時,採音義兼顧的譯法。「羯」,公羊割其勢而為羯,意思是女性。「鞠」,彎曲。「闍」,城門台。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曲腰女之城」,即曲女城。羯若鞠闍國方圓千餘里,西臨恒河,國勢十分強盛,是當時印度的政治中心,印度中興名君,著名佛教護教君主戒日王,便是羯若鞠闍國國王。戒日王信奉佛教,通令境內不許殺生,又廣建佛寺百餘所,大小乘俱習,全國僧侶多達餘萬。每五年召開一次佛法無遮大會,戒日王弘揚佛法的功德可以和著名的阿育王比美。可惜的是玄奘到達羯若鞠闍國時,戒日王正用兵在外,未及相見。玄奘在曲女城停留了三個月,研習三藏佛法後,便往東行,繼續其求法之路。

古今風雲人物

  • Audio
  • Chinese
  • On-going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