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世上只有
2025-02-02
本集將講述兩位媽媽,照顧特殊教育需要(SEN)兒子的故事。
何媽媽的兒子熙仔小時候確診自閉症,丈夫一直不願接受。兒子其後更被確診患思覺失調,丈夫同樣不願承認。得不到另一半理解及支持,何媽媽只好跟兒子同行。一直以來,她夾在丈夫和兒子之間,獨自承受作為「照顧者」的壓力。
後來,她自己也出現抑鬱的症狀。她告訴兒子的心理學家,開始接受若無法改變丈夫的想法,只好改變自己。近年,她在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的精神康復者家屬資源及服務中心找到同路人,大家一同分享當照顧者面對的困難,終於感到有人明白自己。
何媽媽和熙仔的故事,也許對本集另一主角嘉嘉和洭洭有所啟發。就讀小四的洭洭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和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由母親嘉嘉獨力撫養。自年少時已經確診抑鬱症的嘉嘉,經常擔心自己無法獨力照顧洭洭,心中很多焦慮和自責,難以抒發龐大壓力。
懂事的洭洭作為小家屬,明白母親有時會傷心難過。他有自己一套開解母親的方法,雖然未必是最好的方式,但經過社工的協助,洭洭逐漸了解媽媽的需要。反之,嘉嘉見證着洭洭的成長,也學懂欣賞自己,肯定自己作為母親的價值。
何媽媽的兒子熙仔小時候確診自閉症,丈夫一直不願接受。兒子其後更被確診患思覺失調,丈夫同樣不願承認。得不到另一半理解及支持,何媽媽只好跟兒子同行。一直以來,她夾在丈夫和兒子之間,獨自承受作為「照顧者」的壓力。
後來,她自己也出現抑鬱的症狀。她告訴兒子的心理學家,開始接受若無法改變丈夫的想法,只好改變自己。近年,她在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的精神康復者家屬資源及服務中心找到同路人,大家一同分享當照顧者面對的困難,終於感到有人明白自己。
何媽媽和熙仔的故事,也許對本集另一主角嘉嘉和洭洭有所啟發。就讀小四的洭洭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和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由母親嘉嘉獨力撫養。自年少時已經確診抑鬱症的嘉嘉,經常擔心自己無法獨力照顧洭洭,心中很多焦慮和自責,難以抒發龐大壓力。
懂事的洭洭作為小家屬,明白母親有時會傷心難過。他有自己一套開解母親的方法,雖然未必是最好的方式,但經過社工的協助,洭洭逐漸了解媽媽的需要。反之,嘉嘉見證着洭洭的成長,也學懂欣賞自己,肯定自己作為母親的價值。
近年來,照顧者的福祉備受社會關注,有社福機構估算香港有過百萬名照顧者,他們身心往往承受巨大的壓力。不管他們是跟病患或長者同住或不同住,照顧者都要陪伴覆診、定時服藥、甚至上廁所和洗澡等。當責任愈來愈大,壓力相應增加,有些照顧者更感無力,衍生出自身的情緒問題,值得社會關注和給予更多支援。
政府及社區一直投放不少資源援助照顧者,本輯節目以《照顧者們》命名,在不同照顧者故事當中,介紹不同服務及支援,包括家務支援、日間照顧、護理、復康等,讓照顧者不覺孤單,喻意為照顧者提供一扇「門」,顧人也要顧己,讓他們看見出路。
本輯節目內容涵蓋各類型照顧者,包括殘疾人士,罕見病,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以老護老的長者,智障人士,重病,長期病患,認知障礙,精神病患者等。當中,節目亦將介紹不同服務,包括支援熱線,日間暫託,精神康復者服務中心,樂齡科技,成人訓練中心,善終服務等,讓公眾了解社區不同資源能減輕他們負擔,使他們有喘息的空間。
政府及社區一直投放不少資源援助照顧者,本輯節目以《照顧者們》命名,在不同照顧者故事當中,介紹不同服務及支援,包括家務支援、日間照顧、護理、復康等,讓照顧者不覺孤單,喻意為照顧者提供一扇「門」,顧人也要顧己,讓他們看見出路。
本輯節目內容涵蓋各類型照顧者,包括殘疾人士,罕見病,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以老護老的長者,智障人士,重病,長期病患,認知障礙,精神病患者等。當中,節目亦將介紹不同服務,包括支援熱線,日間暫託,精神康復者服務中心,樂齡科技,成人訓練中心,善終服務等,讓公眾了解社區不同資源能減輕他們負擔,使他們有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