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
返回
竹之藝
2024-10-28
點心是很多香港人喜歡的食物,要保留點心的風味,竹蒸籠是不可劃決的器具,而竹蒸籠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93歲的呂明師傅,在竹蒸籠行業打拼了超過七十年,憑著熟練技巧與創新產品佔據市場地位,他發現傳統竹蒸籠在清洗時,主口容易被破損,他就採用不銹鋼改良主口部分,令蒸籠更耐用。但隨著香港工業北移,手造竹蒸籠亦日漸式微,手藝乏人傳承的情況下,幸好有人以另一種方法使它重生;藝術家林嘉裕(Inkgo)透過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計劃認識呂明師傅,他們曾經合作創製一個天壇大佛外型的竹蒸籠,Inkgo希望將傳統工藝融入當代藝術。除了創作,維修也是重要一環,作品大多是竹所組成,因為是天然材料所以容易耗損,而且復修比創作更難的地方是要因應損毀的部分修補,需要更細緻的技巧。
Inkgo喜歡以竹創作,她更希望在作品中展現竹的不同面貌,固此她在個人展覽中將竹藝與當代藝術結合,讓觀眾體驗藝術趣味之餘又可以欣賞竹的不同特質。另一方面,她亦透過工作坊教授製作竹蒸籠,讓大眾認識這門傳統手藝。兩代人堅毅的精神,有如竹一樣堅韌不拔,將竹藝傅承下來。
播映日期:2024年10月28(星期一)晚上7點35分港台電視31
編導:曾楚燊
今年93歲的呂明師傅,在竹蒸籠行業打拼了超過七十年,憑著熟練技巧與創新產品佔據市場地位,他發現傳統竹蒸籠在清洗時,主口容易被破損,他就採用不銹鋼改良主口部分,令蒸籠更耐用。但隨著香港工業北移,手造竹蒸籠亦日漸式微,手藝乏人傳承的情況下,幸好有人以另一種方法使它重生;藝術家林嘉裕(Inkgo)透過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計劃認識呂明師傅,他們曾經合作創製一個天壇大佛外型的竹蒸籠,Inkgo希望將傳統工藝融入當代藝術。除了創作,維修也是重要一環,作品大多是竹所組成,因為是天然材料所以容易耗損,而且復修比創作更難的地方是要因應損毀的部分修補,需要更細緻的技巧。
Inkgo喜歡以竹創作,她更希望在作品中展現竹的不同面貌,固此她在個人展覽中將竹藝與當代藝術結合,讓觀眾體驗藝術趣味之餘又可以欣賞竹的不同特質。另一方面,她亦透過工作坊教授製作竹蒸籠,讓大眾認識這門傳統手藝。兩代人堅毅的精神,有如竹一樣堅韌不拔,將竹藝傅承下來。
播映日期:2024年10月28(星期一)晚上7點35分港台電視31
編導:曾楚燊
上一季的《師傅來了》,我們走進了十位師傅的世界,見證了他們技藝的精湛,也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
而今季一連八集的《師傅來了2》將繼續這段旅程,深入師傅的工場,感受他們對工藝的的熱情與追求。從傳統的手工技藝到現代的創意設計,從古老的工藝傳承到當代的革新實踐,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師傅的「匠人之魂」,不單是一場工藝的展示,更是一個關於人與創造的故事。
節目繼續以人物故事為主軸,同時介紹師傅的各項獨門秘技,讓觀眾深入了解這些行業的每一個細節;透過影像的呈現,帶領觀眾走進製作的過程,感受匠人對極致的追求,同時了解何為之好。看似平平無奇的一件物品,價值未必高昂,然而當中蘊藏著無數細節之美,是一種修行,更是一份堅持。
而今季一連八集的《師傅來了2》將繼續這段旅程,深入師傅的工場,感受他們對工藝的的熱情與追求。從傳統的手工技藝到現代的創意設計,從古老的工藝傳承到當代的革新實踐,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師傅的「匠人之魂」,不單是一場工藝的展示,更是一個關於人與創造的故事。
節目繼續以人物故事為主軸,同時介紹師傅的各項獨門秘技,讓觀眾深入了解這些行業的每一個細節;透過影像的呈現,帶領觀眾走進製作的過程,感受匠人對極致的追求,同時了解何為之好。看似平平無奇的一件物品,價值未必高昂,然而當中蘊藏著無數細節之美,是一種修行,更是一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