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五代史伶官傳序

2014-04-22
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譯文: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由天命決定,難道不是和人事有關嗎?探究唐莊宗之所以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前,把三枝箭賜給兒子莊宗,並告訴他說︰「梁朝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起來的;契丹與我相約為兄弟之邦,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們晉國而去投靠梁。這三件事,是我一生中的遺恨。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父親的志向。」莊宗接受了箭並收藏在祖廟內。其後莊宗出兵打仗,便派執事的官吏,用羊和豬來祭告祖先,取出箭來,用錦囊盛載著,背負著它,走在軍列的前面,等打了勝仗回來後,再把箭納還在宗廟裡。
當他用繩捆綁起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臚,走進祖廟,把箭納還給晉王的靈前,以勝利祭告父親時,那意氣的盛滿,可說是十分壯大了。等到仇敵已消滅,天下已經平定,僅僅一個人在夜裡發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向東逃走,還沒見到亂賊,士兵已經紛紛逃散,君臣互相對望,不知到哪裡好,以至於對天發誓,割下頭髮,眼淚沾濕衣襟,怎麼這樣衰敗差勁呢﹗難道真的是取得困難而失去容易嗎?抑或推究他成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所造成的呢?
《尚書》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增益。」警惕和勤奮可以振興國家,安逸和享樂可以招致身敗名裂,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他興盛時,天下的豪傑,沒有人可與他爭勝;到他衰敗時,數十個樂工就把他困住,最後喪命亡國,被天下人恥笑。由此可見,禍患常常是由疏忽細微的地方累積而成的,聰明勇敢的人多半都在自己所沉迷的愛好中遭受困厄,難道只是由樂工造成嗎?

詞解:
原︰探究。
莊宗︰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勗。
晉王︰李克用,後唐莊宗李存勗的父親,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封為晉王。
梁,吾仇也︰梁指梁太祖朱溫。由於企圖謀害李克用,雙方因而結仇。
燕王,吾所立︰燕王指劉仁恭。他本是幽州的部將,李克用奪得幽州後,保薦他為幽州盧龍節度使。後來李克用攻打魏州時多次向他借兵,不果,李克用親自討伐他,大敗而回,自此他背晉歸梁。他沒有稱王,他的兒子劉守光才稱燕王,這裡是統指。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李克用曾和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在雲州東城約會,結為兄弟,約定聯合滅梁。後來阿保機背約投靠後梁,反過來合兵對侍李克用。
少牢︰祭品的名稱,用羊、豬二牲。
組︰繩子。
函︰指裝在匣子裡。
泣下沾襟︰莊宗同光四年貝州兵變,並進攻鄴都,守城的伶官史彥瓊棄城逃歸洛陽,莊宗率兵鎮壓,而他的部下李嗣源卻自立為皇帝。莊宗倉皇東逃,同行部將元欽等人向莊宗斷發明誓,以表忠心,君臣相對哭泣於道。
本︰探究,考察。
數十伶人困之︰同光四年,伶人郭從謙等叛變,莊宗被敵軍射死。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代以來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觀止」一詞出於《左傳》,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經盡善盡美,無以復加,所以《古文觀止》解作歷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結集。主持陳耀南會透過古文的介紹,讓大家掌握中文的語言藝術,繼而了解中國的學術思想及社會變化。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