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

2014-05-21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

2014-05-21
原文: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聖明天縱,學問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若已經效於世間,不必皆從於己出。
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論深切於事情,言不離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時。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至於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可謂進苦口之藥石,鍼害身之膏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臣等每退自西閣,即私相告,以陛下聖明,必喜贄議論。但使聖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昔馮唐論頗、牧之賢,則漢文為之太息;魏相條晁、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若陛下能自得師,則莫若近取諸贄。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但聖言幽遠,末學支離,譬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如贄之論,開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鑑。臣等欲取其奏議,稍加校正,繕寫進呈。願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反覆熟讀,如與贄言。必能發聖性之高明,成治功於歲月。臣等不勝區區之意,取進止。

譯文:
臣等愧以空疏的才學,充當侍講和侍讀。皇上的聰明才智是天賦的,學問一天一天長進。臣等學識有限,而道理卻是無窮無盡的,心中想說,卻往往詞不達意,因而自愧,不知如何是好。我們私下認為,臣子進獻忠心,好比醫生用藥。藥物雖然由醫生的手進獻,藥方卻多半留傳自古人。如果藥方已在世間行之有效,就不需要全部都由自己發明。
我們聽說唐朝的宰相陸贄,才能傑出,可以做聖王的輔佐;學問淵博,可以做皇帝的老師。他的議論深刻切合於事理人情,言論沒有背離道德規範。他的智慧如同張良,文才卻超越張良;他的思辯像賈誼,方法卻不像賈誼粗疏。對上他能糾正皇上錯誤的思想,對下他能貫通天下人士的民意。但是他遭遇不幸,任官時沒有遇上好時機。唐德宗以苛刻為拿手本領,陸贄卻以「忠實仁厚」來勸諫他;德宗以猜疑嫉忌作為待人的辦法,陸贄卻以「待人以誠」來勸告他。德宗喜歡打仗,陸贄卻把消滅戰爭作為當務之急;德宗喜歡搜括錢財,陸贄認為散發錢財為最要緊的事。至於任用人才,聽取意見的方法,治理邊地,駕馭將帥的策略;歸罪於自己以收買民心,改正過錯來順應天象;去除小人消除民患,珍惜爵位,只用來封賞有功的人,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可以說是進獻了苦口良藥,針治了膏肓的疾病。如果德宗全部採用他的意見,那麼貞觀之治那樣的盛世也可以再出現了。
臣等每次從西閣退出,相互談論,認為以皇上的聰明,一定喜歡陸贄的議論。只要聖主和賢臣的意見相合,等於相隔百年的君臣處身同一時代。從前,馮唐談論廉頗、李牧的賢能,使漢文帝為不遇賢才而嘆息;魏相列舉晁錯、董仲舒的對策,令漢宣帝採用而導致漢室中興。如果皇上能夠自去求得老師,沒有比就近從陸贄取得教益更合適了。傳統的六部經書和三部史書,諸子百家的文章,並非沒有可觀的地方,學習這些文章都有助於治理國家。但是,聖人的言論太深奧,史書和諸子百家的道理太支離破碎,好像山高海深,難以精簡地選出來。可是像陸贄的言論,一看就明白,聚合了古今政治見解的精華,確實是國家治亂的借鑑。臣等想取來他的奏議,稍為校正,繕寫進呈,希望皇上把它放在座位旁邊,就像見到陸贄一樣;反復熟讀,好像和陸贄交談一樣。這樣,相信一定能啟發皇上神聖的天份,在短時間內成就太平盛世的事業。臣等表達不盡誠懇的心意,希望皇上決定呈進與否。

詞解:
講讀︰指侍講和侍讀學士。
天縱︰天賦。
竊︰私下的意思。自謙之詞。
伏︰敬詞。
子房︰張良。
格︰正。
名器︰古代表示等級的爵位和車服儀制等。
石︰古人治病時使用的石針。
鍼︰用作動詞,治療。
膏肓︰這裡代指嚴重疾病。
契︰合。
馮唐︰漢文帝時任中郎署長。
頗、牧︰廉頗、李牧。
魏相︰漢宣帝時曾任丞相,主張整頓吏治。
晁︰晁錯,漢景帝時有名的政治家,見《晁錯論》
董︰董仲舒,漢武帝時有名的思想家。
六經︰指《書》、《詩》、《易》、《禮》、《春秋》和《樂》。
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
聖言︰指《六經》。
坐︰同「座」。
取進止︰聽候或留或退,或可或否的意思,是奏章的套語。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代以來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觀止」一詞出於《左傳》,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經盡善盡美,無以復加,所以《古文觀止》解作歷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結集。主持陳耀南會透過古文的介紹,讓大家掌握中文的語言藝術,繼而了解中國的學術思想及社會變化。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