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愚溪詩序(二)/小石城山記

2014-03-22

愚溪詩序(二)/小石城山記

2014-03-22
愚溪詩序

原文: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無以利世,而適類於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甯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違於理,悖於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余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於世,而善鑒詞解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余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於是作《八愚詩》,記於溪石上。

譯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向東流入瀟水。有人說,姓冉的人曾在那裡居住,因此給這條小溪命名為冉溪。又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根據它的功能取名,所以叫做染溪。」我因為愚蠢而犯罪,被貶謫到瀟水旁邊。我喜歡這條小溪,沿著溪邊向裡面走兩、三里,發現一處景色特別美麗的地方,在那裡安了家。古時有一個愚公之谷,現在我住在這條小溪旁,而溪水的名字沒有確定,當地居民仍在爭論不休,不能不給它換個名字了,所以替它改名為愚溪。
我在愚溪之上,買了一座小山,稱為愚丘。從愚丘向東北走六十多步,發現一股泉水,又買下作為家居的一部分,稱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是從山下平地往上湧出。泉水合流屈曲流向南面,稱為愚溝。於是堆砌泥土石塊,堵住愚溝的狹窄部位,形成一個小池塘,稱為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邊為愚亭,池中是愚島,島上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石頭參差錯落地分布。這些都是山水奇景,因為我的緣故,都受到「愚」字的玷辱啊。
水,是聰明的人所喜愛的。現在這條小溪卻被一個愚字所玷辱,為什麼呢?因為它的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加上水流湍急,當中有許多小沙洲和小石,大船無法駛進去;它幽深淺狹,蛟龍不屑潛身其中,不能興風作雨的。對世人毫無利益,恰好和我相似。那麼雖然玷辱它而把它稱為愚溪,也是可以的。
甯武子在國家無道時裝作愚蠢無智的樣子,那是聰明的人故意假裝愚蠢;顏子整天不說與孔子不同的意見,好像十分愚蠢,那是有智慧的人故意假裝愚蠢︰這都不算是真正的愚蠢。現在我身處政治清明的時勢,卻違背常理,做了錯事,所以凡是被看成是愚蠢的人都及不上我。既然如此,那麼天下就無人能夠和我爭奪這條小溪,我就能獨佔它,並為它取名。
溪水雖然對世人毫無利益,但是善於映照萬物,清澈秀麗,水聲鏗鏘有如樂器演奏,能使愚蠢的人快樂眷戀,高興得不願離開。我雖然與世俗不合,也還能以寫詩作文來自我安慰,筆下的萬物涵蓋各種形態,而且都像用溪水洗滌過一樣鮮明清楚,沒有什麼事物不可以描寫。用愚昧的詩歌來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和愚溪沒有違背的地方,昏昏然和愚溪找到相同的歸宿,超脫塵世,和混沌混為一體,四周寂靜冷清,渾然忘我。於是便作了《八愚詩》,刻寫在溪旁的石頭上。

詞解:
灌水︰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西南,在全州注入湘江。
陽︰水北為陽。
瀟水︰河名。源於湖南省道縣的瀟山,流經零陵縣城,注入湘江。
尤絕者︰風景最美的地方。
愚公谷︰在山東省臨淄縣。劉向《說苑‧政理篇》︰「齊桓公出獵,入山谷中,見一老翁,問曰︰『是為何谷?』對曰,『愚公之谷。』桓公問其故,曰︰『以臣名之。』」
齗齗然︰爭辯的樣子。
上出︰向上冒出。
夫水,智者樂也︰出自《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坻︰水中高地或小洲。
甯武子︰名俞,春秋衛國大夫。《論語‧公冶長》︰「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顏子︰顏回,孔子的弟子。《論語‧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而不愚。』」
睿︰通達,明智。
有道︰有道之世,指政治清明的時勢。
鑒︰照。
萬類︰萬物。
牢籠︰涵蓋。
鴻蒙︰塵世。
希夷︰指一種無聲無色,空虛寂靜的境界。

小石城山記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於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譯文:
從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過黃茅嶺向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沿途找不到特別的風景;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不過四十丈左右,土地被一條河流截斷,有一座石山橫擋在盡頭。石山上面既像女牆,又像棟樑;旁邊凸出一座像小堡壘的石,還有一個像門的洞穴,往裡面看漆黑一片,將小石塊投進去,從很深的地方傳來咚咚水聲,聲音響亮,很久才消失。環繞而行可以登上山頂,能眺望到很遠的地方。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秀美的樹和竹,格外顯得奇特、堅實,它們疏、密、高、低的分布,好像經由有才智的人所設計的樣子。
唉﹗我很久以來都懷疑有沒有創造萬物的上帝。到了這裡,更加覺得確實是有的。不過,又奇怪上帝為何不把這個奇景放在中原地區,而放在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經歷了千百年,也不能向人展示它的景致,這真是花費功夫而毫無用處。如果是神靈,大概不會這樣做,那麼難道沒有上帝嗎?有人說︰「上帝藉此安慰那些有才德而被貶謫至此的人。」有人說︰「這裡天地的靈氣,不孕育偉大的人物,而形成這奇怪的景色,所以楚國南方人才不多,卻有很多奇異的石頭。」這兩種說法,我都不相信。

詞解:
當︰擋。
垠︰盡頭。
睥睨︰女牆,城牆上的矮牆,用來保護城上防守、巡視的人。
梁欐︰棟樑。
堡塢︰泥土築成的小城。
箭︰竹名,高不過一丈,節間三尺,質地堅勁,可以用來製箭。
疏數︰疏密。
偃仰︰下俯和上揚。
怪︰奇怪。
伎︰同「技」。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代以來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古文」指文言散文,「觀止」一詞出於《左傳》,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已經盡善盡美,無以復加,所以《古文觀止》解作歷代文言散文的最佳結集。主持陳耀南會透過古文的介紹,讓大家掌握中文的語言藝術,繼而了解中國的學術思想及社會變化。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