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第十三集: 《變》、《希望》

2014-01-29

第十三集: 《變》、《希望》

2014-01-29


1974年製作的《變》,講述一名居於徒置區的少年,偷看鄰居洗澡後被學校開除,期後染上毒癮,被送到石鼓洲戒毒所,透過戒毒所內的康樂活動和勞動工作 成功戒毒,重拾人生方向和友誼。文化研究者彭志銘講述俗語道友和老同的由來,並指出七十年代吸毒風氣過盛,政府拍攝多條宣傳片勸勉不要吸毒。


1974年製作的《希望》,講述一名草根中年男子,在太太走佬後變成單親爸爸,獨力照顧四名孩子,同時又得外出工作,幸得鄰居在各方面幫忙,如幫忙打理 家務、修理電飯煲和煮飯給孩子吃等,幫助單親爸爸渡過難關。文化研究者彭志銘認為,這一集看到獅子山下精神的真正意思,就是互相幫忙的可貴。自從2002 年財政司梁錦松提及獅子山下一曲後,近年這詞被不斷重提,彭志銘卻認為當中已失去了互助的精髓。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指出,香港人對不少事物所產生 的文化身份認同,都是後來慢慢醞釀而成,就像獅子山下精神的形成,並非代表七十年代社會環境特別好,而是草根能透過自強爭取更好生活,今天回頭看自然對該 年代感覺較良好。


演員:袁報華

獅子山下 經典重溫

  • 視像
  • 中文
  • 未完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往往由一處名勝,一條河流或一個山脈來代表。香港的主題,由開埠至今都是「逆境自存,群策群力」,這個主題的代表就是獅子山。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是一個艱難的年代,但亦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時代。當時大部份香港的徙置區、屋邨以及木屋區的居民都居住在獅子山下一帶,他們每天早晨起來,抬頭便看見那座彷似雄獅子般的獅山脈,精神煥發地迎著朝陽,便鼓舞起他們逆境自存,奮鬥不息的精神。《獅子山下》便是那個時代乘勢而出的電視劇集。這個劇集既為小市民訴說心聲,替他們吐苦水;又有為政府闡明政策,增進官民溝通;亦表揚傳統中國人守望相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今年正值『港台電視31』啟播, 就讓我們重溫《獅子山下》劇集,去找尋數代香港人熟悉的面孔和風景,還有不同時代的香港人情風貌。全輯共65集一小時,並訪問歴年來參予劇集的幕後工作人員與演員,同時亦加上學者的分析,希望能對大眾有所啟發裨益。

(原播出日期: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三日起 逢星期一至五晚上九時三十分 港台電視31)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