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載入中 ...

前車可鑑系列:殖民地時的課本

2017-05-20

前車可鑑系列:殖民地時的課本

2017-05-20
香港50年代的小學普遍使用中華民國的課本,有一套於民國二十四年,即1935年初版發行的課本乃由當時中國文化界的兩巨頭編撰,其編輯為大文學家葉聖陶;插畫家是則是大畫家豐子愷。這套書由出版至今已達八十多年,裡面有一幅漫畫描繪一名男學生及女學生上學時向老師鞠躬,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書本的第一課主要是教導一些簡單的中文,諸如「小朋友好」、「小朋友早」等。那時資源匱乏,並非人人也可以在三、四歲時就讀書,有時有些讀一年級的學生便已經有十多歲。與此同時,課堂上的知識會被壓縮,學生們會在四年內學會認字、歷史、政治、文化、地理、考古、科學、音樂及藝術等知識,基本上拿著初小畢業證書就可以去找工作。

此外,書本亦收編了全套國父遺囑及一段於1931年有關日軍炸毀南滿鐵路、侵佔中國城市的新聞。孫中山先生有兩份遺囑,一份是給他的同志的;另一份則是給家人。給同志的那份講述了對不平等條約的控訴、中國對自由、平等的追求等,這亦形成國民黨賦予的一種價值觀。這段時期的教育會塑造學生的基本價值觀或認同感,而孫中山先生的遺囑很容易激發讀者的愛國和民族主義情緒。這些課本提醒了我們,小朋友要認識自己的國家,不要忘記國家被侵略的歷史。當時的國語課本十分開明,這亦是殖民地多姿多彩之處。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週六下午2 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何智華(實習)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五十年後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 葉國華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監製:張璧賢  
回頁頂